鳥類中的偽裝大師-林鴟,你看得出哪個是木頭樁,哪個是林鴟嗎?
2021/06/05

在自然界中,為了能夠生存下去,很多動植物都進化出了各種保命「技能」。有不少動物就進化出了「偽裝術」來保護自己,比如章魚、變色龍、蛾子和壁虎等等。

這些動物大家多少見過吧?那麼下面這種會偽裝的鳥你們見過嗎?

林鴟: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很多天后,大小林鴟: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仔細看,樹幹上那塊不是木頭,是一隻大鳥和一隻小鳥林鴟,最常見於美洲,亞洲中南部。

已知的林鴟有7種,最常見的兩種是大林鴟(左)和普通林鴟(右)(名字就叫普通林鴟),如你所見,雖然它們的顏色和體型上有些差異,但是,它們的大嘴和大眼珠子倒是一眼就能認出來

怎麼看都不太聰明的樣子

和貓頭鷹一樣,林鴟也是種晝伏夜出的鳥類。白天,它們會半眯著眼在一根大樹枝上一動不動地棲息。與貓頭鷹不同的是,林鴟白棕色的就和老樹枝一樣,不細看的話真就以為這是一個大樹的分支,壓根沒想到是只鳥。

放鬆時,它們將頭保持在正常位置,喙指向前方。一旦感覺到危險,它們會立刻向上伸展頭部和身體,頭部朝天,更好的偽裝成一根樹枝。

林鴟:我木頭樁,你看不見我,看不見我

偽裝狀態下的林鴟是相當隱蔽的,天敵很難發現它,相信就算人不仔細看都發現不了它。閉著眼睛的林鴟並不是什麼都看不到,它們的臉上的幾條小褶皺充當了「窺視孔」。這一適應使它可以在保持靜止和閉上巨大眼睛的同時,密切關注潛在的威脅。

不僅如此,它們還可以依靠偽裝捕捉不知獵物,畢竟後者根本就意識不到斷掉的樹樁是只鳥。

林鴟在哪呢?

到了晚上,林鴟就要開始覓食了,它們會用寬大嘴巴捕捉昆蟲,蚱蜢、甲蟲和白蟻。不過偶爾也會改善一下伙食,抓幾隻蝙蝠或者小鳥吃吃,偶爾有大的收穫,它們就會把食物帶回巢穴慢慢享用。

啊!我要吃小孩

當它們不能在無月的夜晚狩獵或是長時間孵蛋時,它們就會消耗體內儲存的能量,從生物學上講,它們可以在沒有食物的情況下短期存活一段時間。

由於它們出色的偽裝和夜間活動習慣,人們通常很難見到它們,不過倒是沒少聽見。

我吼那麼大聲你聽不見嗎?

每到夜晚,林鴟就會發出一種非常令人不安的哀鳴聲,尤其是在沒有月亮的夜晚,它們叫聲會變得更加「撕心裂肺」,也正因如此,這裡還有一個關於它們的傳說。

林鴟:看我血盆大嘴在厄瓜多爾,一個男人因為無法原諒妻子背叛了自己,便騰空向著天上奔去,化成了一輪月亮,妻子試圖跟上他飛向天空,但卻落回了地面。妻子很是後悔,於是她便徹夜不眠的哭泣,哭著哭著最後變成了林鴟。

實際上,林鴟是一夫一妻制的鳥類,一年只繁殖一次。

它們一開始可能會和幾隻不同的異[性.交]往,但一旦確定關係,它們就會一直在一起。

一夫一妻制的鳥——林鴟與其它鳥類不同的是,林鴟似乎習慣了「露宿枝頭」它們不築巢,而是把蛋產在它們經常偽裝的樹幹上。產卵後,通常白天雄鳥會負責孵化,到了晚上,它們就會一起孵化,一般在一個月後幼鳥就會孵化出來。

剛孵化出來的幼崽羽毛並不是樹木的顏色,而是白色的,所以想要偽裝是不太可能的。在這個階段,雄鳥和雌鳥會輪流將幼崽保護在翅膀下,直到它們長出白棕色斑點的羽毛,並學會「裝死」來保護自己。

打小就要學會偽裝自己,一裝就是一輩子。正因此,林鴟也被稱為是「最心酸的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