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集
狼狽為奸:狽這種生物真的存在嗎?它究竟是什麼樣的?
2021/06/08

當我們比喻人們相互勾結,聯手幹壞事時,通常都會用到一個成語,那就是「狼狽為奸」。狼在我們的印象中,是兇狠殘暴的食肉動物,而狽卻好像從來都沒有真正的看到過聽到過,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難道它是一種已經滅絕了的動物嗎?

根據《康熙字典》記載,「狽,獸名狼屬也,生子或欠一足二足者,相附而行,離則顛。」

這一說法大意是說,狽是狼所生下的畸形後代,它們通常有一條或者兩條腿發育不全。所以,只能攀附在狼的身上方可行動,否則跑起來便會一跛一跛的。

而《酉陽雜俎》中對狽的描述則是:「狽必須將自己的前腿搭在狼身上才能行動奔跑,否則便會寸步難行。」

《本草綱目》中也有提到狽:「狽足前短,能知食所在,狼足後短負之而行,故曰狼狽。 」大意則與之前的描述差不多。

然而事實上,從來沒有記錄表明有人真正捕捉到「狽」,所有關於「狽」的記錄,都存在古籍資料中,狽真的存在嗎?

根據古籍資料推測,狽的的確確是存在的,不然也不會有文字留存下關於它的記錄。但,狽的存在與否不是最為關鍵的問題,最關鍵的問題是,狽到底以怎樣的生存方式而存在?

一種生物能夠在自然界存活下來,必然有其獨特的生存技巧。所以,我們需要通過研究「狽」的特點,來判斷它到底是何種屬。

分析之前的古籍資料可知,關於「狽」的描述,都提到了「前足短」、「欠一足二足者」。也就是說,「狽」存在一個缺陷,那就是它的前肢有殘障,不能正常地奔跑跳躍。

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它將自己的前腿搭在狼的後腿上,這樣二者就能夠快速奔跑,從而禍害人們圈養的牲畜。

但我們都明白一個道理,「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既然「狼」和「狽」是一種長期依存、互相發展的關係,就肯定不會只有狼單方面提供後腿,「狽」一定也給狼提供了某種幫助。

所以,我認為「狼」和「狽」之間的關係,應該類似於「鱷魚」和「牙籤鳥」的關係。

鱷魚屬於食肉動物,但由於上肢短小,飽餐一頓之後沒辦法自己剔除牙齒裡的殘渣。這些殘渣裡富含大量的蛋白質,若是不及時剔除,會滋生各類微生物,損壞口腔健康。而牙籤鳥在鱷魚牙齒縫中覓食時,也幫助鱷魚解決了口腔健康的問題,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方式。

《本草綱目》中還記載,狽能夠「知食所在」,也就是說「狽」非常聰明,知道狼群的食物該從何處尋得。

民間還曾流傳過這樣一個故事,有個老人擁有一條非常厲害的獵犬,在一次狩獵中,不知從哪冒出一頭額頭上長著一撮白毛的狼,這頭狼很快與老人纏鬥在一起,但老人因體力不支很快敗下陣來,好在獵犬及時趕到,咬斷了那頭白毛狼的前腿,那頭狼隨即逃竄進了山。 當年冬天,大雪封山,山中食物嚴重匱乏,野獸們饑餓難耐紛紛出山尋找食物,於是老人圈養的牲畜,就成了它們垂涎的物件。但是老人有槍,野獸們一時之間也不敢輕易靠近。但是某天,一大群狼出現了,這群狼竟會有組織有策略地攻擊,使得老人圈養的牲畜也被抓走不少。

後來,老人便在狼群發動攻擊的時候仔細觀察起來,結果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情。在群狼的中心位置,有一隻狼總是趴在另一隻狼的身上,而每每狼群進攻的時候,都會伴隨著這只趴著的狼的嚎叫。

後來,老人畢其功於一役地除掉那只趴著的狼後,才發現這只狼就是當時攻擊他的那頭白毛狼。

在這個故事中,那頭白毛狼,正是「狽」。

所以,根據已知的古籍和民間傳說中來看,我們可以知道,「狽」應該是一種身體有殘障的狼,它們用智商來彌補了身體上的缺陷,只是為了能在族群中生存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