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武當七俠的資質可以量化,分別是多少?書中有現成數據
我們知道,張三豐收徒的標準極嚴,品行不端者不要,資質不佳者不要。所以,武當七俠都是光明磊落,且資質極高的人物。因此,後來他們大多數人都成長為江湖一流高手。
既然七人的資質都上佳,那麼如果給七人的資質分別量化的話,都是多少呢?
首先,資質是個相對抽象的概念,不可能完成絕對的量化,所以我們其實是通過數值體現七人的差距。其次,量化的范圍自然是武當七俠,不夾雜其他人。
乍一看,這個問題無從下手,但倚天原著有一處情節,給這個問題提供了現成的答案。
趙敏帶人攻上武當山。已經被剛相打成重傷的張三豐情知自己凶多吉少,所以即刻把太極拳和太極劍口訣教給唯一在場的弟子俞岱岩。不巧,俞岱岩或許是武當七俠中資質最低的人了,他只領悟了三四成。
三四成是個相對模糊的資料,不過從當時的局面來看,很有可能是三成。畢竟當時情況危急,俞岱岩肯定緊張,而自己為了讓師父盡可能放心,只能儘量往高裡說。
好,俞岱岩的資質,我們暫且定為3。
接著看。張三豐得知俞岱岩的領悟程度後,不禁歎了口氣。可見他對俞岱岩多少有點失望。緊接著他說了一句非常關鍵的話——如果俞蓮舟在,他應該能領悟五成,張翠山資質最佳,可領悟七成,可惜命太短。
這句話的信息量很大。首先,我們知道了武當七俠資質前面名是張翠山和俞蓮舟。張翠山的資質是7,俞蓮舟的資質是5。
那麼其餘幾人呢?張三豐之所以沒有提及他們,也許就是因為他們的資質都差不太多,不會高於5,也不會低於3,可能大部分在4左右徘徊吧。
說到這裡,我們不妨再從另一處細節著手驗證一下這個資料。書中提到殷梨亭為了找楊逍報奪妻之仇,自創天地同壽的同歸於盡招式,為什麼這麼極端呢?就是因為殷梨亭自知資質有限,師父的武功自己最多領悟四成,無奈只能出此下策。
看來,4這個資料應該實錘了。
像宋遠橋,張松溪,莫聲穀等人,資質大致也是4左右的水準。
這樣一來,武當七俠的資質就清晰了,一人鶴立雞群,達到了7。一人略高,為5。其餘人大部分都在4上下,一人略低,只有3。
當然,這裡的高低都是相對而言。前面說過,能被張三豐挑中當徒弟的人,資質放在江湖上都是絕佳水準。像俞岱岩的數值僅為3,那是因為范圍設定在武當派。如果放眼整個武林,資質低於3的肯定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