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最可惜的3門神功,原本很強,可惜被人用成了三流武功

金庸在自己的作品中加入了歷史背景設定,讓讀者在讀武俠故事的時候產生了一種錯覺,仿佛他筆下的那些武林高手都是真實存在過的人物一般,而那些故事則成了一段另類史詩,這或許是金庸故事讓人感覺如此經典的一大原因。

而加入歷史設定給人帶來的另一個直觀感受就是「金庸筆下的武林在不斷衰敗」,確實如此,《天龍八部》所處的北宋哲宗時代宛如「神仙打架」,段譽的六脈神劍、鳩摩智的火焰刀都是能夠化氣為形的武功,而到了清朝背景的幾部作品,能夠飛簷走壁都已經算是頂尖高手,其他進攻招式仿佛也都失了武俠該有的那種靈性。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武林的不斷衰敗呢?在筆者看來應該是與一些武功的傳承有關,就比如下文提到的這三門,原本都是神功,卻因使用者太弱而淪為廢招。

一、伏魔杖法

金庸的武俠體系中從來都不乏一些名稱十分誇張的武功,伏魔杖法自然也算是其中之一,丐幫絕學叫打狗棒法,而少林派的這門絕學叫伏魔杖法,聽起來就霸氣多了,從《天龍八部》的劇情來看,這門神功原本的設定的確是很強的。

在原著第四十三回中提到:「居士第二次來借閣的,是一本《善勇猛拳法》。當時老僧暗暗歎息,知道居士由此入魔,愈陷愈深,心中不忍,在居士慣常取書之處,放了一部《法華經》、一部《雜阿含經》,只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讀參悟。不料居士沉迷于武學,于正宗佛法卻置之不理,將這兩部經書撇在一旁,找到一冊《伏魔杖法》,便歡喜鼓舞而去。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得回頭?」

蕭遠山這種級別的高手在得到《伏魔杖法》的秘笈之後便滿心歡喜的去修煉,可見這武功的設定是很強的。

然而到了《射雕英雄傳》中那柯鎮惡用的就是伏魔杖法,可他展現出來的這門武功已經只能用三流水平來形容。

二、 越女劍法

越女劍法這套武功雖然最早提及於《射雕英雄傳》中,但從背景設定來看,它的創作者其實是《越女劍》一書中的越女阿青與那白猿,是兩者在嬉戲打鬧間合創的。

阿青手中的這套劍法之神奇是令人歎為觀止的,書中阿青前去王宮找范蠡的時候就有一人獨戰兩千越國武士的戰績,後來那些越國武士偷看了她舞劍的影子也都達到「無敵於天下」的境界。

​然而後世武林中卻出了一位草包,在《射雕英雄傳》第二回中提到:「越國女當日教給兵卒的劍法旨在上陣決勝,斬將刺馬頗為有用,但以之與江湖上武術名家相鬥,就嫌不夠輕靈翔動。到的唐朝末葉,嘉興出了一位劍術名家,依據古劍法要旨而再加創新,於鋒銳之中另蘊複雜變化。」

就因為唐末這位嘉興的「劍術名家」的瞎改,越女劍法沒了靈性,淪為一門三流武功。

三、 北冥神功

《天龍八部》中強大的武功太多,但逍遙派的北冥神功一定是最耀眼的之一,段譽和虛竹兩位主角的習武之路可以說都是因北冥神功而開啟,段譽在習得北冥神功之後有了深厚的內力才能夠練成後來的六脈神劍,而虛竹則是在破解珍瓏棋局之後得到無崖子逆運北冥神功輸送的一身北冥真氣,繼而吸走天山童姥和李秋水的畢生內力。

北冥神功的強大是有目共睹的,修煉了這門武功就等於有了不斷提升自己內力的能力,甚至旁人都無法解除使用者,而後世武林中卻不見北冥神功傳承,只留下了殘缺版的吸星大法。

從《笑傲江湖》任我行的說法來看,吸星大法就是北冥神功弱化而來,這武功雖然能夠吸人內力,卻也容易反噬使用者,這就顯得十分雞肋了,等於是損人不利己,不過讓這武功弱化的究竟是段譽還是段譽的某位傳人則不得而知,總之吸星大法是遠不如北冥神功的。

這三門武功弱化的過程也許就能夠解釋金庸筆下武林為何會不斷衰敗,武功還是那些武功,只是繼承武功的人沒能發揮其威力,一代又一代的傳承下來,自然就越來越弱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