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和植物的區別是什麼?僅僅從肉眼可見到的差距來講,動物有腦子會思考,會動,而植物沒有腦子也不會動。海鞘卻不但把自己腦子丟了,還固著在一個地方從此再也不動了,人們因此也會把它當做植物了。
海鞘在剛出生時形態類似蝌蚪,這一階段被稱為幼蟲階段。這一階段它們還是有腦子,會游泳的。畢竟它們需要在危機重重的海洋裡躲過各種魚類去尋找自己以後的棲息地,還要想辦法吃點浮游生物不被餓死,沒有腦子協調動作不行。
這階段只能持續十二個小時,如果十二個小時內它們還找不到合適的地方固著,就只能死去變成海底的養料了。
十二個小時後,它們正式進入逆行變態階段,它們身體的變化都是發生在這一階段。稱之為逆行變態,是因為一般的生物都是在朝更高級的形態進化,而海鞘的這些變化更像是退化。
在這一階段,它們的尾巴先會消失,然後它們固著在岩石上不再移動,張大嘴巴等著海水將浮游生物送進來就可以了。之後,因為它們的大腦的存在只會更多地消耗能量,所以它們的大腦部分會留下一個神經節控制內臟和出入水管的運動,剩下沒有用的部分就被海鞘自己吃掉了。
之後,它們就會分泌出一種類似植物的纖維質,對自己進行偽裝,讓自己看起來更像植物。這個時候,一般就沒有魚類會來吃它們了。
吃掉自己的腦子,放棄脊索,放棄更高級的進化變成植物,就是為了躲避捕食。 但是海鞘還留下了防禦機制,這種防禦能力恰恰讓人類看到了醫學進步的希望。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動物學家Noa Shenkar和Tal Gordon,發現海鞘在面臨威脅的時候會噴出內臟。
這並不奇怪,海參也會噴出內臟保命。奇怪的是,海鞘噴出的內臟,大多數魚都非常嫌棄,不會吃,就算勉強吃了也會吐出來。這就是海鞘的防禦機制,噴出內臟驅趕魚類,好讓自己避免落入魚腹。
而海鞘在噴出這一次內臟之後,只需要12天就能長出來全新的內臟,這種強大的修復能力令人驚歎。如果能夠破解海鞘擁有如此強大的修復能力的秘密,人類的醫學就能更上一層樓。
海鞘用這樣的方式已經存活在地球上5億年之久,它們在野外的壽命是7到30年,這說明這種生存方式自有可取之處。 不需要費力的思考,只要不動張開嘴巴就有食物,還不會面對驚心動魄的危險。但是海鞘可能萬萬沒想到,這種能夠幫助它們平安活在海裡的方式,對人類一點不起作用。甚至因為它們不能移動,更方便人類的採摘。
海鞘的營養價值非常豐富,在不加工的情況下,僅僅經過簡單的清洗,海鞘體內的氨基酸,脂肪酸,蛋白質等等都不會流失,所以日韓一般都生吃海鞘。而海鞘生吃的口感也不錯,甘甜之外帶一點點苦澀。
當然,這些都不是海鞘能想到的了,畢竟它們被採摘的時候已經沒有腦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