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修版小說中,金庸為何要刪掉蕭峰與蕭遠山比試輕功的這段情節?並非多此一舉

《天龍八部》是金庸武俠小說新修版系列中修改最大、動刀最多、最受爭議的一部。其中刪掉了蕭峰與其父蕭遠山比試腳力的這段情節,就引起了不少讀者的不滿。至於許多讀者的不滿,大多是因為他們認為心目中蓋世戰神的蕭峰,其武功和實力疑被金老削弱了。

一、金庸刪掉比試輕功情節,乃是因為改動了引發這齣戲碼的先前情節。

在三聯版《天龍八部》小說第二十四回中,有段情節是蕭峰與其父蕭遠山的比試腳力。兩人一前一後的疾馳,施展輕功不停地奔了兩個半時辰,蕭峰始終無法追上,但蕭遠山卻也無法拋得脫他,奔出一百多裡,仍是緊緊的不即不離。不過蕭遠山也承認,兩人再跑多一個時辰,他肯定會輸給蕭峰。

這段情節,金老無論是從旁白還是借蕭遠山之口,都集中突顯了蕭峰的武功實力,以蕭遠山的年齡做對比,襯托出蕭峰在三十餘歲的年紀,能媲美武林中數一數二的高手,是相當了不起的事情。比如說借蕭遠山之口,說蕭峰一面奔跑,一面說話,但口中說話,真氣卻仍能運轉自如。

但實際上,金老之所以在新版中刪掉蕭峰與蕭遠山比試腳力的這齣戲碼,是由於他改動了這之前白世鏡之厶及引發的情節才造成的。

在三聯版小說中,白世鏡是被假扮成馬大元鬼魂的蕭遠山所害。在馬夫人的閨房,段二被她用迷藥制住,白世鏡的出現及他對康敏的話語,讓段二隱約猜到他倆才是害馬大元的真凶。

於是段二故意用馬大元的鬼魂出現來拖延時間,這時與蕭峰等人同樣藏身暗處的蕭遠山以此為契機現身,以超強的內功修為假扮成馬大元鬼魂,使用馬家的傳家絕技「鎖喉擒拿手」挾持住白世鏡並成功騙住了他和康敏,讓白世鏡交代出他與康敏聯手幹掉馬大元的真相。白世鏡說出真相後,就被蕭遠山用鎖喉功給一招解決。

但在新修版小說中,蕭遠山並沒有在此處情節出場,假扮馬大元鬼魂的被金庸先生換成了蕭峰自己。因此白世鏡也並沒有被蕭遠山所解決,他是被蕭峰嚇到後如實招供害馬大元的真相,之後被同樣在場暗中觀注這一切的丐幫長老現身之後用幫規所解決。

由於蕭遠山並未現身,因此他跟蕭峰比試輕功的這段情節也被一併刪去了。不過金老刪改這一整大段的情節,卻應是經過深思熟慮的,因為新修版小說新改的這段情節,較之老版,對整個小說的結構而言無論是武功設定還是主題的烘托,起到的作用都十分的明顯。

二、新修版小說的這處改動,對整部小說的武功設定和主題烘托作用都十分明顯。

其實三聯版小說中一些人物的武功設定,前後是比較矛盾的,而且也有些失衡,人物武功會出現忽高忽低的現象。假如單單用一句蕭峰武學天賦異稟去解釋這相關的一切設定,那明顯就是有些強詞奪理。

這點其實在三聯版小說出版後,就有讀者向金老反映過,而金老也很明顯清楚這一點。因此他才在新修版小說中,刪掉了蕭遠山嚇住及幹掉白世鏡的情節,刪掉了蕭遠山與蕭峰的比試,還刪掉了對蕭峰武學天賦的那一段評價,更是直接刪掉了後來他能打傷掃地僧等等情節。

而且,金老在新修版中刪改白世鏡之厶及引發的情節,實際上還有更重要的意義。那就是為了與蕭峰後續故事造成強大反差,用以襯托出蕭峰的大義。

就如新修版小說所寫,丐幫眾長老在處置白世鏡之後,並未洗清蕭峰的冤屈,而是為了顧全丐幫的名聲,因蕭峰是契丹人而選擇繼續冤枉蕭峰,這讓在窗外目睹這一切的蕭峰大為憤慨,直言他們重利輕義。

然而,即便是蕭峰繼續受此冤屈,也在當時下定決心要與丐幫甚至是中原武林人士一刀兩斷,但在後來的少林英雄大會上,當他聽到丁春秋之流在大放厥詞,詆毀丐幫之時,他還是會為了丐幫討回聲威而出手用「降龍十八掌」教訓丁春秋。

最後更是為了阻止大遼,甘願受牢獄之災,甚至在最後犧牲自己去逼迫遼帝退|兵,並立下誓言永不侵宋。後來蕭峰的這些做法,無疑是跟此時的丐幫行為形成了強烈的反差。

綜上所述,金庸先生在新修版小說中刪掉蕭峰與其父比試腳力的情節,不但平衡了整個小說的武功設定,更是與蕭峰後續的故事形成強烈的反差,進一步襯托出了蕭峰的大義精神和烘托了主題。

而金老之所以這般修改,明顯是經過了一番深思熟慮,並非像許多朋友說的那般多此一舉。其實真正喜歡喬幫主的讀者,不應該只關注他的武功是否超群,而應當去感受他那份大愛與和平的思想境界。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