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教的人很少交手,實力如何排?金庸安排了兩次活動暗中給出排位

倚天中,明教有一個教義,教內兄弟不可互相爭鬥。

作為讀者,我們當然不在乎這條教規溫情正義與否,我們在乎的是,這條教義直接阻止了大量高手互相交鋒的可能性,有多少好戲,被這條教規擋住了。

比如,你不想看看楊逍和范遙的對決嗎?你不想看看殷天正和謝遜的對決嗎?你不想知道,他們之中誰最厲害,誰排最末嗎?

當然,明教高手不是沒有交鋒記錄。光明頂上,楊逍就曾一人對抗韋一笑和五散人。但這場比試被乾坤大挪移這個外掛帶偏了,使得我們根本搞不清楚他們的具體,真實差距。另外,謝遜和紫衫龍王也交過手,但是當時他們都已經是明教的邊緣人物了,也不具備分析價值。

那麼,彼此沒有交手記錄的一群高手,實力該怎麼排呢?對此,金庸在書中安排了兩次活動,暗中給出了排位。雖然這個排位未必完全準確,而且也很籠統,但至少我們能知道個大概了。

第一個活動,就是武當山解圍。

張無忌一行人從少林出來後,火速趕往武當山救場。而這個過程,明裡是明教群豪義救教主的太師父,暗裡,其實就是一場公平的輕功對決。

這場對馬拉松的結果,就隱藏在眾人趕到武當山的先後順序裡。

張無忌作為明教武功天花板人物就不用說了,肯定是第一個到。我們暫且把他去掉,看看其他明教高層人物。

第一個到的,是韋一笑。眾所周知,韋一笑是輕功天下第一,他第一個到,沒有任何問題。而且,要不是途中替張無忌收拾幾個嘍囉,韋一笑有可能來得更早。

第二個到的是誰呢?說不得。論武功,說不得未必有多高,但論輕功,他的確就是明教第二的位置(張無忌不參與排名)。光明頂之戰前,說不得就曾用輕功戲耍練成九陽神功的張無忌,可見他的輕功絕不是蓋的。

然後就是楊逍和殷天正。兩人同時到場,而金庸還特意點明了兩人的優勢,楊逍步履輕快,殷天正內力深厚,兩者一綜合,打成平手。

再後面,就是五散人其餘的高手,再就是五行旗的掌旗使們了。這些人金庸交代得比較模糊,而在明教,他們也的確是排在後面的人。

第二個活動,就是二戰三渡前,張無忌的選人活動。

張無忌要從手下當中選出兩人和自己並肩作戰。他第一個選的就是楊逍。楊逍作為光明左使,地位僅次於教主。但這種生死之戰,實力當然是第一考量的因素,所以楊逍被首選,當然是因為實力,而不是地位。

按這個邏輯,范遙被第二個選中,也沒什麼問題。當然, 范遙因為個人原因,無法參戰。這也就引出了後面的排名。

接著張無忌一筆帶過同樣不適合出場的韋一笑,算是給韋一笑定位了——僅次於左右使。但這裡需要說明一下,其實殷天正本應該排在前面,但張無忌顯然顧慮到外公的年齡和狀態,所以不肯讓他出場。

接下來的順位,就非常說明問題了。按理說,左右使,法王挑完了,該輪到五散人了。但是張無忌接下來選的,居然是殷野王。可見,五散人的實力,連殷野王都不如。雖然江湖傳言殷野王幾乎不次於父親,但張無忌心裡門清,他知道殷天正的功力比兒子深厚得多。而這麼一對比,五散人似乎就更弱了。

通過這兩次活動,明教高手的整體實力其實已經有了一個脈絡了。通過比較,五散人成為最大的輸家。論輕功,還有說不得這個亮點;而論硬實力,他們根本不夠格摻和大動作啊。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