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子去了哪?金庸試圖在2005年給出答案,卻在好友建議下刪除

金庸的武俠小說最早發表在50年代的報紙上,隨著金庸的小說越寫越火爆,在1980年的時候,金庸又將十五部連載版的作品取之精華棄之糟粕,從而成了我們熟知的修訂版。

本以為金庸先生的作品能夠真正的塵埃落定,不曾想到的是,出于對歷史、文化、劇情、人物的考慮,晚年的金庸又在2005年將十五部作品再一次改動,這就是世紀新修版。

一、《天龍八部》的諸多改動

縱觀金庸全集,恐怕《天龍八部》是金庸改動地方最多的一部小說。這也難怪,《天龍八部》的主角就有三個。為了能將天龍三主角的故事融合在一起,金庸又花費一番心血給蕭峰、段譽、虛竹架構劇情、創造相輔相成配角,最終讓三主角在機緣巧合之下相遇、結拜、闖蕩江湖。

金庸在新修版的《天龍八部》裡改動了什麼呢?

我們知道金庸先生是一個非常嚴謹之人,他筆下的江湖世界雖然是虛構的,但符合邏輯,還經得住推敲。

在新修版的《序》裡,金庸就曾對《天龍八部》湧現的六脈神劍、火焰刀等武功進行了解釋,意思是說這些武功過于玄幻神奇,讓讀者們不要信以為真。

金庸非常有想象力,《天龍八部》裡的武功雖然有些修仙的味道,但放到現在來看依舊沒有過時。所以筆者認為,金庸的擔心是多餘的,他的《天龍八部》依舊被武俠迷們捧讀,是不可多得的經典著作之一。

其次,不知出于何種緣故,金庸將降龍十八掌改為了降龍二十八掌。在天龍八部的末尾,蕭峰和虛竹二人去繁化簡,這才有了後世的降龍十八掌。

對于這個部分的改動,許多讀者是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這樣簡直毀了經典,畢竟降龍十八掌早已深入人心。也有人認為,要理解金庸的用心,他這樣改必定有他的苦衷。

更讓讀者們虎軀一震的是,金庸還在天龍的末尾改動了王語嫣的結局。原來,慕容複瘋了之後,王語嫣是跟著段譽要回大理的。不知是看著段譽和鐘靈、木婉清打情罵俏還是王語嫣害怕王宮的生活。在遍尋《不老長春功》未果之後,王語嫣不僅推倒了段譽心愛的神仙姐姐的白玉雕像,更是一怒之下回到了慕容複的身邊。

對于這個部分的改動,讀者們依舊是喜憂參半。有的人認為段譽痛失王語嫣的結局不僅符合了書中所述的「求不得」,也符合了現實生活中大多人的遭遇。

也有一些金庸迷們卻搖頭歎氣,認為金庸晚年必定是經歷了什麼,才會做出如此毀三觀的舉動。

除此之外,金庸還在新修版中改動了掃地僧被蕭峰打傷的細節以及增添了逍遙子的劇情描寫。

二、逍遙子的去向之謎

逍遙子這個人物,給讀者的第一印象就是神秘莫測。在原有的版本中,逍遙子創建了逍遙派、自創了各種匪夷所思的曠世神功。然而不知何故,逍遙子卻激流勇退,他將掌門之位傳給無崖子之後就仿佛人間蒸發了一般,即使逍遙派一蹶不振,即使逍遙派差點斷了傳承,逍遙子依舊杳無音信,大有霞舉飛升、不管人間俗事的跡象。

可在新修版的改動當中,逍遙子的身影又突然出現在不老長春穀。據當地村民描述,逍遙子曾來到這裡,並帶走了《不老長春功》。

三、金庸的言外之意

金庸增添這一部分的言外之意是什麼?是不是暗示逍遙子得了《不老長春功》之後就可以長生不老了?畢竟天山童姥說過,只要逍遙派門人不散功,是絕對不會輕易老死的。

那麼逍遙子後來又去了哪裡?筆者認為,金庸不會平白無故增添逍遙子的片段,他這樣做無非是想將逍遙子和後續的「鬥酒僧」結合起來。

作家陳墨曾說過,當年金庸改動劇情的時候曾給他寫過一封信,信中提及想在新修版的書中增添4000字,以便創造一個「青城大隱」的角色。不過陳墨看完之後覺得畫蛇添足,于是建議金庸刪除了。

金庸看了回信之後斟酌一番,也覺得「青城大隱」這個角色畫蛇添足,于是最終沒有將其發表在新修版的書中。

這個青城大隱非常有可能就是逍遙子,他無意之下邂逅了王重陽、林朝英,在看了《九陰真經》之後隨口一笑。不料這一笑卻讓王重陽、林朝英誤會為是譏諷。

金庸寫道: 王道長使全真劍法,林女俠使玉女劍法,雙劍合璧,極具威力,餘隨式招架,更遞葫蘆勸酒,以助雅興……王真人哈哈一笑,說道:佩服,佩服!我們輸了!

一個是全真教的開山鼻祖,一個是古墓派的祖師婆婆,他們二人雙劍合璧卻被青城大隱在勸酒中「隨式招架」。

結合人物的武功、年齡、背景、時代來看,此人極有可能就是退隱之後的逍遙子。即使金庸真的發表了這一段內容,恐怕多年以後,又有讀者開始質疑「青城大隱」的劇情,畢竟「坑」是永遠填不完的。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