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9月,上海公安經過多方調查,終于抓獲前國民黨特務葉丹秋。據葉丹秋交代,他曾在兩年前帶隊破壞中共在上海的一處秘密電台。
這一秘密電台的負責人,就是中共「十大紅色特工」之一、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原型——李白烈士。
1948年12月31日的深夜,上海黃渡路107弄15號的三樓的一間小房子內,隱約還有亮光,李白正在向延安發送一封絕密軍事情報。
他還不知道,一場巨大的災難正向他襲來。
國民黨淞滬警備司的第二稽查大隊,早已將107弄包圍,正在挨家挨戶搜查。
妻子裘慧英發現不對勁,趕緊進屋叮囑丈夫:
「快藏好機器,敵人開始大搜查了!」
聽到這話,李白先是一怔,接著他不顧危險,又埋頭繼續工作起來。
情況危急,站在一旁的裘慧英焦急萬分。 但她十分清楚丈夫的性格,在敵人的魔爪下生活了十幾年,李白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
直到她看到丈夫將最后幾段電文輸入,把撕爛的電文底稿扔進了下水道,裘慧英一顆懸著的心才放下來。
就在這時,門外傳來了敵人的腳步聲。李白鎮靜地拆除了發報機,裘慧英幫著整理天線,然后藏在閣樓的地板下,上面蓋滿了煤球。做好了掩蔽,李白又把年僅4歲的兒子藏進樓下房間。
李白夫婦剛剛和衣睡下,一幫特務就破門而入。他們一進門,就翻箱倒柜地搜查起來。不幸的是,藏在地板下的機器被翻了出來。
敵人伸手一摸,發現機器的零件還有絲絲熱氣,厲聲喝道:
「這是怎麼回事?」
「我過去是修電器的,丟了工作,現在在家里幫人修理收音機。」
李白鎮定地回答道。但敵人并沒有放過他,當即對他拳打腳踢。這天深夜,李白遭到特務逮捕,關進了監獄。這不是他第一次被捕。
1910年5月,李白出生在湖南瀏陽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因為家里太窮,他13歲就輟學,在一家染坊當學徒,吃盡苦頭。
聽說共產黨幫窮人打天下,剛剛15歲的他毫不猶豫入了黨,投身革命,還參加過[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
1931年6月,李白被部隊選送到瑞金,學習無線電通訊技術。結業后,他就成了紅軍最早期的發報員之一,後來曾擔任紅五軍團無線電台台長,還跟著中央紅軍走過兩萬五千里的長征。
雖然年紀輕輕,但李白早已是身經百戰的老革命。
1937年,國共合作期間,李克農是八路軍駐上海辦事處處長,他把李白帶到了上海,秘密籌建敵后電台。李白的特工生涯,就這樣開始了。
經歷過長征,過慣了戎馬生活的李白,來到上海這個花花世界,十分不習慣。為了掩護身份,他對外要假裝富貴人家的「大少爺」,學著每天吃飯、喝茶都有人伺候,對此他感到十分別扭。
日軍占領上海后,李白情緒激動地向上級請示,要上前線去打鬼子。
他說:「我的戰友都在前方流血戰斗,可是我卻在這里過安逸的生活,我心里十分不安啊!」
籌建秘密電台,顯然比上戰場打鬼子更重要,上級沒有同意他的請求。李白也意識到肩上的重擔,于是潛心鉆研電子技術。
1938年春天,建台工作總算完成。相距2000多公里的上海和延安,終于被無線電波連在一起。當李白終于從「嘶嘶」的電流聲中,接收到延安信號的那一刻,他的心情無比激動。
此后,在日寇和偽軍、軍警、特務橫行的上海,李白克服種種困難,用無線電波架起了一座連接上海和延安的「空中橋梁」。潛伏敵后的李白,為抗戰時期的革命工作做出了巨大貢獻。
轉眼到了1939年,李白在上海已經待了兩年多。他29歲還是單身,這與他的社會身份不符。人到中年沒有家室,就很容易引起敵人的懷疑。
組織上考慮到李白的安全,得給他找個「對象」 了。
找誰呢?這個人必須是經過考驗的黨員,而且還要是年輕貌美、背景干凈。經過組織的慎重考慮,找到了裘慧英。當時她才22歲,是普益綢廠的女工。裘慧英當即表示,愿意服從組織的安排。
李白也同意了,此后他們就扮成了一對「假夫妻」以迷惑敵人,掩護李白的真實身份。經過長期的朝夕相處,兩人日久生情,假戲也就成了真。
在兩人相識的第二年,他們申請結婚,得到組織批準。這一年,李白30歲。1945年12月,他們的唯一的兒子李恒勝出生。
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中講到,在日軍占領上海時期,李白夫婦因電台暴露而被捕,遭受日軍的各種嚴刑拷打。電影中描述的,就是真實發生的事情。
那是1942年9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不久。有一天深夜,日本憲兵闖入了李白夫婦的住所,他們搜出了一台發報機,李白夫婦當即被逮捕。
李白被關進監獄,憲兵反復看了他的手,獰笑說:「你是老資格了。」在獄中,李白受盡了酷刑,但是他咬緊牙關,什麼也沒說。
鬼子同樣也不會放過裘慧英,兩個特務拿鐵板壓住她的腿,逼她招供。她強忍劇痛喊道:「讓我去死吧,我什麼也不知道!」
有個女特務冷笑道:「不用打她了,讓她看著她丈夫受刑,看她說不說實話!」
裘慧英被拖到了李白的房間。李白正被綁在老虎凳上,劇烈的疼痛,讓豆大的汗珠從他臉上滴落。
敵人咆哮道:「你給誰發報?延安方面還是重慶方面?」
李白咬牙切齒地說:「沒什麼好講的!」敵人問不出什麼,又用老虎鉗拔他的指甲,頓時血流如注。為了保護黨的「空中橋梁」,李白夫婦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他們把電台看得比生命還重要。
李白一口咬定是私人商業電台,朋友交給他用來報道黃金價格漲跌情況,做生意賺錢過日子的。當時的上海市場,投機倒把之風盛行,確實有人拿電台來獲取商業機密。敵人找不到證據,沒法給他定罪。
過了一個月,敵人實在問不出什麼,就把裘慧英給放了。
李白則被關押了8個月,直到1943年5月,遍體鱗傷的他在組織的營救下,才得以保釋出獄。出獄后,組織上曾征求李白的意見:
「是要去解放區,還是繼續留在上海工作?」
他義無反顧地選擇留在上海,繼續戰斗。此后,一封又一封「十萬火急」的重要情報經過李白的手,從上海飛往延安,直到抗戰勝利。
解放戰爭中,隨著兩軍在戰場上的激烈交鋒,軍事情報顯得更加重要。然而這一時期,國民黨特務在上海的活動也更加猖獗,地下工作變得更加艱難。為了安全考慮,李白夫婦多次轉移住處。
到了1948年秋天,國民黨軍隊在戰場上轉為劣勢,兵敗如山倒。為了配合解放軍奪取最后的勝利,上海華東情報局截獲了大量的軍事情報,這些密電都轉到了李白的手中,由他發送到延安。
蔣介石得知情報泄露,大發雷霆,嚴令軍統特務在上海大肆搜捕。
有一天深夜,李白正在埋頭髮報,突然燈泡突然熄滅了,信號也隨之中斷。他起身掀開窗簾的一角,發現窗外一片漆黑。
幾分鐘后,燈泡又亮了,他繼續工作。可這時候,燈泡又熄滅了,李白心里猛然一驚:分區停電!多年的經驗,讓他立馬判斷出敵人在開關電源,搜尋目標。但是軍情緊急,耽擱不得,他繼續發報。
這次意外,也暴露了李白電台的大概位置。
1948年11月,北平中共地下電台被敵人破壞。報務員叛變投敵,來到上海協助特務偵查我軍地下電台。敵人一步一步,鎖定了李白電台的位置。
直到12月31日的那天深夜,李白正在發送國民黨絕密的「江防計劃」。預感到自己被捕,在發完電報后,他又連續發了三個「再見」。
幾分鐘后,國民黨特務沖進來,逮捕了李白。敵人為了「誘降」李白,放了他的妻子裘慧英和4歲的兒子。
國民黨特務的酷刑,和日本鬼子一樣狠毒。他們對李白進行各種慘無人道的折磨,用了30多種刑具,對他連續逼供了30多個小時。
面對敵人的嚴刑拷打,李白始終威武不屈,沒有透露任何情況;敵人又以高官厚祿誘降他,甚至拿他妻兒的性命作為威脅,李白還是不為所動。
李白的堅守,保護了地下黨組織的秘密,保護了預備電台,為後來的上海解放做出重要貢獻。
1949年3月,裘慧英帶著孩子到上海警備司探監。此時的李白遍體鱗傷,雙腳都已經斷了,還拖著沉重的鎖鏈,由兩名難友架著走出來。
裘慧英看到丈夫被折磨得不成人樣,心如刀絞,肝腸欲裂,竟說不出一句話。天真的孩子叫了聲:「爸爸,你什麼時候來抱我?」李白眼含熱淚地說:「孩子乖,爸爸會來抱你的。」
5歲的孩子,哪里知道爸爸內心的痛苦呢?
聽到父子倆的對話,裘慧英猶如萬箭穿心。然而她還沒顧得上和丈夫說幾句話,就被獄警趕了出來。
在李白犧牲前一周,裘慧英再次帶著孩子來探監。
自知難逃一死,李白平靜地對妻子說: 「事到如今,天快亮了。革命即將成功,個人無論生死,我都覺得很坦然。」夫妻訣別,抱頭痛哭。
5月5日,蔣介石下達了對李白等人「堅不吐實,處以極刑」的密令。5月7日,特務頭子毛森將李白、秦鴻均、張困齋等12名地下黨員,秘密押送到上海浦東的戚家廟,殘忍殺害。
李白犧牲時,年僅39歲。他被害時,距離上海解放僅有20天。
上海解放后,裘慧英并不知道李白已經遇害。她帶著兒子奔走在上海的各大監獄,尋找丈夫李白的下落,但是他就像人間蒸發一樣。
直到6月20日,有關部門根據當地老百姓提供的信息,找到了李白等人的遇害地點。在戚家廟的后面,挖出12具烈士的遺體,每具遺體都是五花大綁,彈痕累累,慘不忍睹。
經過家屬辨認,其中穿長衫的就是李白。
李白遇害的真相被揭開,時任上海市場的陳毅火速給李克農寫信通報情況,他悲憤地在電文中寫道:「血債要用血來償還!殘害李白同志的反革命分子,我們定要向他們討還這筆血債!」
為了給李白報仇,陳毅下令:緝拿真兇!
專案人員經過一年多的偵查,抽絲剝繭,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終于發現了殘害李白等同志的元兇首惡——前國民黨特務葉丹秋。
原來自知罪大惡極的葉丹秋在解放后一直逍遙法外,他利用當特務時掌握的偽裝技術藏匿身份,妄圖逃脫人民的審判。
偵查人員找到其情婦董素芬,說要給葉丹秋送幾件珠寶。貪婪的董素芬不知是計,打電話給葉丹秋。偵查人員順藤摸瓜,將葉丹秋抓獲。
葉丹秋抓獲后,在大量的認證、物證面前,他主動交代了破壞李白秘密電台的罪行。1951年1月,葉丹秋被判處死刑,立即執行。
1957年,李克農提議:「要拍一部電影,表現戰斗在敵人心臟的英雄李白。」八一電影廠根據李白為原型,拍攝了《永不消逝的電波》,風靡一時。
1983年,李白等12名烈士的遺骸遷葬到龍華烈士陵園。在這里,還長眠著1600位烈士的忠魂。他們倒在了黎明前,沒能看到為之奮斗一生的新中國,但是他們的革命精神,必將永世長存。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更多名人軼事,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