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提到「王熙鳳」,想必無數人都會自行腦補87版《紅樓夢》中鄧婕飾演的鳳姐形象。
作為一部家喻戶曉的巨著,《紅樓夢》雖在影視界被多次翻拍,但是沒有哪一個版本能超越87紅樓夢的經典;過去飾演過王熙鳳的名演員很多,也沒有哪一位能做到像鄧婕這般深入人心。
87版《紅樓夢》的演員是導演王扶林經過全國海選和長達三年的培訓深度塑造出來的。導演選人十分嚴格,每個演員至少要在性格上深度貼合原著角色,才能成為「大觀園」里的一員。
鄧婕出演王熙鳳,雖然算不上本色出演,但是作為一個川渝的辣妹子,她的性格確實與精明能干、潑辣爽利的鳳姐有著諸多相似之處。這一點,從鄧婕現實中的敢愛敢恨以及對婚姻的經營中都不難體現。
鄧婕1957年生于重慶,她的父母川劇界的名演員。出生在這樣一個藝術家庭,鄧婕繼承了父母的演藝天分,她從小就漂亮活潑,愛唱愛演。
不幸的是,鄧婕的父親在特殊年代里後來受到沖擊,早早去世,母親從此撐起了養家的重擔。因為母親忙于事業,鄧婕從小只能寄住在大姨母的家里。
盡管姨母一家十分疼愛鄧婕,但是住在別人家里總歸是寄人籬下,這樣的環境也養成了鄧婕獨立自強的個性。
到了鄧婕11歲的時候,母親因為工作的地方太遠,還是很少回家。而當時家里加上鄧婕,還有外婆、外婆的婆婆、弟弟、兩個表妹一共6口人。外婆出身大戶人家,從未干過活,外婆的婆婆又雙目失明,加上弟弟妹妹年紀又小,鄧婕就成了這個家里的小大人。
洗衣做飯、里外打掃,加上照顧弟妹,鄧婕小小年紀就包攬了全家的大小事務,而且什麼事情到了她的手里,也做得井井有條。 忙碌的生活自不輕松,鄧婕卻不以為苦,反而對這段年少當家的經歷引以為豪。
鄧婕曾不無得意地說自己應該是有管家的天賦。生活中至少有點王熙鳳的經歷,後來才演活了她。
都說「三歲看老」,鄧婕的性情中自幼有一股不服輸的韌勁,這也為她後來因緣際會進入紅樓劇組,又誤打誤撞出演王熙鳳埋下了伏筆。
1984年,當鄧婕跟著劇團去面試《紅樓夢》劇組的時候,她已經在四川川劇學院學習了5年表演,又在省劇院工作了6年,表演經驗豐富。
在那段關于尤三姐的試戲中,鏡頭前的鄧婕顧盼生輝,自帶著一股男兒才有的剛烈和英氣,扮相驚艷。
也是這段錄像讓導演王扶林眼前一亮,大贊:「太漂亮了,可以演鳳姐。」
然而,當鄧婕真正到了北京,進入紅樓學員班后,眾人差點被驚掉下巴。 因為眼前的鄧婕和錄像里看起來的簡直判若兩人。她的個頭不高,只有1米55,皮膚也不夠白,在美女如云的劇組里泯然眾人,實在難和美人王熙鳳對得上號。
不過王扶林導演還是相信自己的第一直覺,將她和周月、樂韻分在了一組,競爭王熙鳳一角。
同組的周月年紀雖小,19歲就在全國獲獎,是團里的台柱子。樂韻更是一進組就被公認是全組最美的姑娘,也是王扶林心目中的頭號王熙鳳人選。鄧婕在她們中間像個丑小鴨。
尋常人在這種情況下,很可能直接就退組或者換角了,但是鄧婕的心理素質很好,也很要強,她覺得來都來了,無論如何都要爭取爭取。
于是,當「第一美女」樂韻忙著熱戀,要去香港看世界時,鄧婕還在日以繼夜地讀書啃劇本;當樂韻為愛辭演,周月因為不上鏡的打擊主動換角時,鄧婕還在苦苦磨煉演技。
憑借這份執著的鉆研精神,還有在鏡頭上極具張力的表演,王扶林後來力排眾議,讓鄧婕出演了王熙鳳。
關于這個角色,鄧婕也許有「先天」的不足,但是在后期服裝和妝面的加持下,她飾演的王熙鳳卻收獲了意外的成功。
戲服一換,鄧婕一顰一笑,舉手投足間,無不將王熙鳳那股子精明狠辣、八面玲瓏的氣質展現得淋漓盡致。
1987年隨著《紅樓夢》熱播,鄧婕的王熙鳳成為一代經典,她本人也一炮而紅。
不少影視公司紛紛向她伸出橄欖枝。短短數年,鄧婕就這樣從一個籍籍無名的川劇演員躋身當紅明星之列。
然而,就在鄧婕的演藝事業蒸蒸日上時,她的情感婚姻之路卻并非一帆風順。
在拍攝《紅樓夢》之前,鄧婕原本有過一段美滿的婚姻。她的前夫姓張,是峨眉山電影廠的一位燈光師,家境優越,長相帥氣,當時追求他的優秀女孩不在少數。然而他卻獨對鄧婕一見鐘情。
比起電影廠里的漂亮姑娘,鄧婕的長相不算出眾,但是張先生覺得她吃苦耐勞又重情義,是個人品很好的女孩,兩人漸漸走到了一起,并于1980年結為夫婦。
婚后,張先生不僅把鄧婕的母親接來同住,也充分尊重鄧婕,支持她為了事業暫時不生孩子的想法。
因為不甘于只做一個燈光師,張先生後來下海經商,搖身一變成為科技企業的老總。他和鄧婕結婚數年,兩人的生活軌跡雖有分歧,但從未吵過架、紅過臉,十分難得。只是這段相愛相守的婚姻持續到1984年還是迎來了危機。
那時張先生的事業受到了重大打擊,陷入人生低谷,而彼時剛入選紅樓劇組的鄧婕意氣風發,她正抓住這個機會激流勇進。
為了鼓勵丈夫,鄧婕常常寫信寬慰他。可是張先生覺得自己已經沒有能力帶給鄧婕幸福。他同時也預感到鄧婕有走紅的趨勢。妻子十年辛苦,好不容易熬到這一步,他不希望給鄧婕的未來造成任何負面影響。
1984年,張先生思慮再三,向鄧婕提出了失婚。盡管鄧母并不同意,張先生本著「若深愛,就放手」的想法,還是起草了失婚書。 鄧婕拿到后,拖了兩個月才簽了字。
一個放手,是出于自尊,一個簽字,也是因為自尊作祟。兩個同樣自尊的人走到這一步,終于分道揚鑣。自此,鄧婕再也沒有聯系過前夫。
婚后的張先生沒有一蹶不振,扛過低谷期的他後來東山再起,在成都創辦了一家科技民營企業,成為身家上億的富豪,也算逆風翻盤、苦盡甘來。
反觀鄧婕,優秀的女子無論何時何地都在閃閃發光。
也是在于丈夫失婚這年,鄧婕與張國立因戲結緣。當時張國立在電視劇《密碼沒有泄露》中出任男主角,鄧婕在拍攝《紅樓夢》之余也過來客串角色。
初見張國立,她只覺得這個演員有點傲氣,連看她的眼神都是斜的。鄧婕看不上這樣的態度,卻佩服張國立作為演員的專業。因此在這期間,她還拿著紅樓劇本,向前輩張國立討教過演技。
第一次合作匆匆結束,直到下次兩人合作已是三年之后。此時鄧婕憑借《紅樓夢》,名氣高漲,已經是家喻戶曉的「鳳辣子」,張國立對這個不同凡響的女演員也「士別三日,刮目相看」。
也是在這次合作中,張國立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輕松、幽默、活躍的另一面,深深吸引了鄧婕。
在劇組的磨合中,兩人互生好感,可是張國立已有家室,只能將這份好感埋藏在心底。當時鄧婕已經出名,追求她的男性大把,送花送禮的,不再少數。張國立在這群人中間顯得特立獨行,他故作幽默地對鄧婕說:「等別人送完花,我再弄一個花瓶把花插上。」
鄧婕被逗得哭笑不得。感情很快發展到兩個人都控制不了的地步,可是那時他的兒子才出生不久,張國立無法拋下自己的家庭。
一邊是責任,一邊是感情,張國立最終做了一個不算高明的決定,那就是和鄧婕展開了一段不見天日的地下情。
可是紙哪里包得住火,愛與不愛都是這個世界上最難隱藏的東西。兩人的戀情很快被捅了出來。
至此,張國立下定決定不再優柔寡斷,他選擇與妻子失婚,正式要與鄧婕在一起。 不過出于對家庭的虧欠,張國立失婚的時候把名下的房產、車子以及兒子的撫養權全部給了妻子,自己凈身出戶。
失婚后的張國立一無所有,為了能讓鄧婕過上更好的生活,1988年兩人決定前往機會更多的北京闖蕩。
「北漂」的生活很苦。張國立雖然是四川演藝界小有名氣的演員,可到了人才濟濟的京城,他什麼也不是,只能每天背個黃書包,騎輛破單車,串場似的從東城踏到西門四處求戲,給人寫創意。
最窮的時候,張國立兜里連買包煙的錢都沒有,他索性想著戒了算了。鄧婕知道后,就經常給他帶煙回來,還借口說是「別人送的」,并給張國立介紹工作。
作為大男人張國立自尊心很強,寧愿不干也不要妻子給自己托關系,為此還跟鄧婕吵了架。鄧婕後來由他去,反正從始至終,她不要求張國立一定要掙多少錢。
但是張國立一直憋著一口氣,想憑本事讓妻子過上好日子。這口心氣一直憋到1996年,他在《宰相劉羅鍋》中憑借乾隆一角走紅,張國立從此成為「皇帝專業戶」。鄧婕也靠劇中的「劉夫人」再火了一把。
之后,夫妻倆又合作了經典名劇《康熙微服私訪記》。自此,張國立的事業迎來了春天,而鄧婕卻慢慢退出熒屏,回歸了家庭。她認為家庭和事業一樣,需要經營。
在這對半路夫妻組成的重組家庭中,鄧婕最大的痛離不開「孩子」。
事實上,自1988年以來,張國立為了彌補心中的虧欠,就把兒子張默接到了身邊照顧。可是由于張國立常年忙著拍戲,張默從小與父親關系疏離。作為繼母的鄧婕雖然也無微不至地照顧張默,卻無論如何彌補不了張默從小受到的傷害。
張默曾在一檔節目中公開表示,自己一輩子也接受不了繼母鄧婕。
這自然讓鄧婕很是心寒。對于張默的處境,她一向感同身受。作為一個同樣缺少父愛和母愛成長起來的孩子,鄧婕知道張默的委屈。也是為了照顧他的感受,她和張國立才一直沒有要孩子。可是到頭來,長大成人后的張默仍然不接受她。
鄧婕一度也想再要個孩子,可是待到這個想法確認,她早已過了最佳的生育年齡。
為了彌補鄧婕沒有孩子的遺憾,張國立也想法設法彌補她精神上的空虛。他給鄧婕買過一條小狗,兩人養了這條小狗十多年;後來他又與鄧婕商量領養了一個小女孩,滿足她想要做母親的心愿。而這一年,鄧婕已經48歲。
有人說,鄧婕因為嫁給張國立一生無子,老來無依實在太過遺憾,可是遺不遺憾,鄧婕的生活也許無需我們定義,她的答案也早已寫在了臉上。
有一次鄧婕在節目中剛剛抱怨張國立不懂浪漫,張國立就當著全國觀眾送了她一套婚紗,并在所有人的見證下對愛妻深情告白。
鄧婕為了張國立的事業,甘愿退居二線,張國立也從未忘記她的付出,在領獎台上他也不忘感謝自己的妻子。
表面上看,張國立是說一不二的大男人,但是婚姻中,他情愿把說一不二的地位讓給妻子。他說:「我連自己的銀行卡都沒有,公司拍的戲,女演員用誰都是她說了算。」
在節目《幸福三重奏》中,張國立更是個不折不扣的寵妻狂魔。為了逗鄧婕開心,他寧愿輸棋,鄧婕喜歡吃蛋黃,他習慣性地把蛋黃給她,出門逢人還要夸自己的媳婦漂亮會做飯。
所謂的神仙愛情,也不過如此吧。
要說遺憾,誰的婚姻,誰的人生不留遺憾呢?卓別林說:「用長鏡頭去看生活,生活是個悲劇;用短鏡頭去看生活,生活是個喜劇。」
至少,在彼時彼刻的當下,歲月靜好,心有所愛的他們都是贏家。
END.
在閱讀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更多名人軼事,文學解讀,歡迎關注我的賬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