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有個漏洞,同一門武功,一會是神功,一會又成三流爛武功

有人說金庸寫了「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以及《越女劍》這十五部作品,這種說法自然沒有錯,但卻不夠解釋為何金庸在武俠小說界的地位如此之高,其實金庸寫的不僅僅只是十五部獨立的小說而已。

若只是如此,他與其他武俠作者也沒太多區別,他的強大之處就在於他打造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武俠體系,他的各部作品所用的世界觀都是同一個,所以各本書中存在一些有關聯的設定,讓人感覺妙不可言。

最直觀的莫過於「射雕三部曲」和飛狐系列,但其作品之間的關聯絕不僅限於此,不過在這一前提下,他筆下也出現了漏洞,有一門武功一會兒被寫成一流武功,一會兒又成了三流武功,前後設定不一。

一、 金庸的武俠體系

為何說金庸的故事都處於同一個武俠體系中?用幾個簡單的例子就能夠證明。比如金庸在《神雕俠侶》中借楊過的視角首次提到了一位名為「劍魔」獨孤求敗的高人,那人一生不敗,卻缺乏證明。

於是到了《笑傲江湖》中,金庸借風清揚之口再次提到獨孤求敗,並且提到了獨孤求敗創出的獨孤九劍,能夠破盡天下武功,對其人設進行了補充。再到《鹿鼎記》中,金庸借澄觀和尚之口又提到獨孤求敗,說那人武功達到無招勝有招的境界,當世無敵。

又比如新修版《天龍八部》中金庸刻意新加了一段劇情,讓蕭峰在赴厶之前將降龍十八掌和打狗棒法傳給了虛竹,這是何意?很簡單,因為舊版中蕭峰一厶,丐幫武功從理論上說就已經失傳了,所以這段劇情就是為了讓後續的「射雕三部曲」中丐幫武功傳承得到合理的解釋。

因此金庸的各部作品都處於同一個武俠世界觀裡,各種設定都是相通的。

二、 《射雕》中的三流武功

《天龍八部》中的降龍十八掌傳到了《射雕英雄傳》時代依舊是頂尖神功,無論是蕭峰、洪七公還是郭靖,他們所展現的降龍十八掌都是頂尖神功,哪怕是史火龍,只練了十二掌也能夠將成昆打傷,等於金庸對降龍十八掌的定位是從沒變過的,但另一門武功就不同了,它就是柯鎮惡的伏魔杖法。

柯鎮惡在書中不過只是個三流高手,別說五絕級別的人,就連丘處機也能壓他一頭,可見他的確不算強,他的伏魔杖法自然就不咋地。

原著道:「柯鎮惡臉上突現煞氣,舉起鐵杖,猛向黃蓉後腦擊落。這一杖出手又快又狠,竟是「伏魔杖法」中的毒招,是他當年在蒙古大漠中苦練而成,用以對付失了目力的梅超風,叫她雖聞杖上風聲,卻已趨避不及。黃蓉乍見洪七公,驚喜交集,全沒提防背後突然有人偷襲,侍得驚覺,鐵杖上的疾風已將她全身罩住。」

無論這裡把他吹得多牛,這伏魔杖法始終只是三流武功,並沒能改變柯鎮惡在書中的定位。

三、《天龍》中的一流神功

然而在《射雕》中被設定成三流武功的伏魔杖法,到了《天龍八部》中卻被定義為了一流武功,當然,金庸沒有直接說出某一門武功的定位,但從書中人物的表現不難看出這一點。

書中蕭遠山這人在三十多年前的雁門關一役就將中原的二十多位頂尖高手殺得毫無還手之力,說他是那時候的天下第一高手也不為過。

然而後來蕭遠山到了少林寺中偷到《伏魔杖法》的時候是什麼表現?

原著道:「居士第二次來借閣的,是一本《善勇猛拳法》。當時老僧暗暗歎息,知道居士由此入魔,愈陷愈深,心中不忍,在居士慣常取書之處,放了一部《法華經》、一部《雜阿含經》,只盼居士能借了去,研讀參悟。不料居士沉迷于武學,于正宗佛法卻置之不理,將這兩部經書撇在一旁, 找到一冊《伏魔杖法》,便歡喜鼓舞而去。唉,沉迷苦海,不知何日方得回頭?」

已經是世間頂尖高手的蕭遠山居然還會看上伏魔杖法,將其視為頂尖神功,這不出問題了嗎?明明這杖法只是三流武功,如今又被捧到了一流神功的高度,顯然這前後設定就出現矛盾之處了。

當然,這些細節上的漏洞並沒有影響故事的整體性,多數人也就對其視而不見了。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