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獅大會武當出場的為何是俞蓮舟殷梨亭?看看光明頂之戰就明白了
倚天屠龍記有三個群豪畢至的大場面,第一個是張三豐百歲壽辰,第二個是光明頂之戰,第三個是屠獅大會。這三個大場面,一個比一個熱鬧,一個比一個激烈,而參與進來的高手,也是一個比一個多。
屠獅大會作為倚天最後一個大事件,出場的高手最多。很多之前從未露過面的高手也出現了,比如夏胄,司徒千鐘等等。而這次武林盛會中,除了周芷若和宋青書之外,正派高手中表現最出彩的當屬武當二俠,即俞蓮舟和殷梨亭。
當時宋青書接連除掉丐幫兩個九袋長老,場下幾乎無人再敢應戰。這時俞蓮舟出場,輕鬆搞定宋青書,震驚全場。而且俞蓮舟和殷梨亭都接下了峨眉派的霹靂雷火彈,這更是在場高手很少能做到的事。
殷梨亭與周芷若之戰雖然處於下風,但始終守緊門戶,盡顯大家風范,最後俞蓮舟甚至用絕招差點和周芷若一同下場。至少從表面上看,當時在場的所有人中,除了張無忌之外,也就是武當二俠能和周芷若打上幾手了。
不過這裡有個疑問——為什麼是俞蓮舟和殷梨亭?
武當七俠當時還有五人健在,除了俞岱岩,剩下的分別是宋遠橋,俞蓮舟,張松溪,殷梨亭。我們知道,武當派的武功講究紮穩根基,循序漸進,後期迅速提升,所以,宋遠橋和張松溪的武功,應該不比俞蓮舟和殷梨亭差多少。那麼,為什麼他倆沒來呢?
宋遠橋似乎不難解釋。宋青書之事帶給他巨大的打擊,短時間內他很難振作精神在江湖上露面,而且這次還需要直接面對宋青書。但是張松溪可是武當派的穩定輸出啊,此人不但足智多謀,而且穩紮穩打,發揮穩定,他為何沒出場呢?
其實,早在光明頂之戰,金庸就已經給我們答案了。
還記得光明頂之戰中,武當派哪些人出場了嗎?當時殷天正獨自支撐著明教的大旗,接連戰勝多名六大派高手。此時武當派接連派上三個高手,分別是張松溪,莫聲谷,宋遠橋。這三戰雖然有勝有負,但基本都是均勢。那麼,當時武當五俠沒出場的是誰呢?
正是俞蓮舟和殷梨亭。
其實金庸一直記得這個細節。光明頂之戰俞蓮舟和殷梨亭沒能出場表現,那就在屠獅大會上把這個機會補給他們。這樣,除了早早下場的張翠山,莫聲穀,上不了場的俞岱岩,武當四俠都在大事件中獲得了出場機會,公平合理。
武當七俠早期武功不行,後期都趕了上來,可以說光明頂之戰開始,五俠都已經步入一流高手行列。既然實力差不多,那就都出來展現展現吧。只不過,金庸把這個機會分成了兩次。個人認為,如果光明頂之戰武當派派出俞蓮舟和殷梨亭,屠獅大會中派出宋遠橋和張松溪,結局不會有太大變化。
各位以為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