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筆下4大慫包,武功都很強,遇上強敵打不過就選擇加入對方
武俠故事中常見如下場景,兩位高手偶遇,正要劍拔弩張之時,甲問:「敢問兄台是何人?」乙答:「在下行不更名坐不改姓,正是某某某。」甲大驚:「原來閣下就是某某某,久仰久仰。」於是一頓巴結,二人成了不打不相識的朋友,這也無可厚非,武俠世界中的武林高手面對比自己強的對手時幾乎都是毫無勝算的,所以「打不過,就加入」的現象也時有發生。
就比如本文要提到的這四位高手就顯得很慫,他們個個武藝不俗,卻在遇上打不過的強敵的時候就選擇直接加入對方。
一、韓千葉
《倚天屠龍記》中的明教佔據了武林中的半壁江山,勢力的確是十分龐大,足以與正道六大門派對決,誰敢與明教為敵,基本等於找死,但有一個人卻不服,那人便是韓千葉的父親,他就勇於挑戰明教教主陽頂天,只可惜後來戰敗,還被羞辱了一番,於是立志讓自己的後人來替自己一雪前恥。
(韓千葉劇照)
後來韓千葉不負父親所托,的確是前去明教挑戰陽頂天了,陽頂天這人還算信守承諾,答應以韓千葉要求的方式來比武,韓千葉便選擇了陽頂天不擅長的水中作戰,陽頂天必敗無疑,韓千葉便想讓陽頂天下跪道歉,這事就算結束了,但很明顯,陽頂天一旦下跪,韓千葉也活不了,後來還是黛綺絲站出來,經過一系列的故事後,化解了這場仇怨。
韓千葉也不能算是為父親報了仇,自己反倒是愛上了黛綺絲,只怕是心想反正也打不過,就加入明教吧,結果明教眾人還不同意,簡直丟人丟到家。
二、 田伯光
田伯光是個好色之人,所行之事為人不齒,無論是現實還是武俠故事中,他這種人都是最受人唾棄的,不過這傢伙後來居然洗白了,這還得得益於他遇上了令狐沖這位是非觀念淡薄的主角。
(田伯光劇照)
田伯光初登場的時候還是顯得挺霸氣的,外號「萬里獨行」,要知道江湖險惡,以一人之姿闖蕩其中可絕非明智之舉,所謂「一個好漢兩個幫」,又言「雙拳難敵四手」,田伯光居然敢獨闖武林,足見實力不俗。
最開始他面對主角令狐沖時也展現了極強的武功,輕鬆擊敗了令狐沖,直到後來令狐沖學了獨孤九劍才將他擊敗。
而最讓田伯光丟臉的一次戰績莫過於面對不戒和尚,在敗給了,之後便加入了恒山派,不過這過程卻是讓他頗受屈辱。
(不戒和尚劇照)
原著道:「田伯光搖頭道:太師父是另有道理的。他說:你這人太也好色,入了恒山派,師伯師叔們都是美貌尼姑,那可大大不妥。須得斬草除根,方為上策。他出手將我點倒,拉下我的褲子,提起刀來,就這麼喀的一下,將我……斬去了半截。田伯光也搖了搖頭,說道:當時我便暈了過去。待得醒轉,太師父已給我敷上了金創藥,包好傷口,命我養了幾日傷。跟著便逼我剃度,做了和尚,給我取個法名,叫做不可不戒。」
之後的田伯光再不見當年的霸氣,成了不可不戒。
三、蕭遠山與慕容博
《天龍八部》中的蕭遠山和慕容博可以放在一起說,這二位可是書中最大的幕後黑手。
那慕容博是三十多年前雁門關慘案的策劃者,而蕭遠山則是正篇故事進程中一系列陰謀的指揮家,可以說這二人都罪該萬死,不過少室山一役,二人現身之後,他們卻都放下了自己心中的執念,一個不再想要復興大燕,另一個也不想復仇了。
(蕭遠山、慕容博劇照)
說來也是奇怪,這二人都已經為各自心中的執念忙活了幾十年,怎麼掃地僧一出現,他們就瞬間大徹大悟了?難道還真是「放下屠刀,就能夠立地成佛」?顯然這樣的邏輯太過荒謬,蕭遠山和慕容博最終選擇拜入掃地僧門下之舉其實頗有幾分無奈吧,畢竟那掃地僧輕描淡寫間就讓他們二人「打死」,後又輕鬆讓他們「復活」,戰鬥力完全不是一個層面的,他們又能如何?打不過就只能加入呀。
韓千葉、田伯光、蕭遠山、慕容博做出的決定雖然慫,但在這滿是刀光劍影的武林中,也只有像他們這般處事圓滑的人才更容易存活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