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雕三部曲的六大遺憾:楊過歸隱是武林損失,武學復興卻是迴光返照

「射雕三部曲」這個作為金庸先生知名度最高的文學作品中,也充滿著讓讀者遺憾的劇情。當然,沒有遺憾總是不完美的,即便是大俠郭靖,也不可能往往如意。那麼,在「射雕三部曲」中,總是一些情節充滿唏噓!

第六,力挽狂瀾的楊過,最終被中原武林遺忘

在小龍女失蹤後,楊過花了十六年的時間,修煉武功,並在江湖上行俠仗義,得到諸多江湖人士的認可。第三次襄陽大戰時,楊過更是憑藉一己之力,在千軍萬馬之中解決了蒙哥大汗。這在一種程度為襄陽續命,然而到了倚天時代,郭靖的名號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但楊過的事卻很少被人提及。

在《倚天屠龍記》中,張三豐多次提到郭大俠的偉大,卻很少提到楊過。黃衫女自報「終南山下,活厶人墓」的重要資訊後,張無忌和趙敏等人聽得是一臉迷茫,眾人根本不知道「神雕俠侶」是何方神聖。張無忌甚至要去請教張三豐,可當他和趙敏到達武當山后,卻把這件事又拋之腦後了。

此時距離楊過解決蒙古可汗的時間尚不足百年,江湖群雄卻把這位俠士給忘了!雖然楊過一向不好虛名,但這位具有強大影響力的人物快速在江湖上被遺忘,也著實讓人遺憾。

第五,楊過和小龍女的突然離去

「今番良晤,豪情不減,他日江湖相逢,再當杯[氵酉]言歡」。

就在第三次華山論劍接近尾聲之時,楊過突然說出這段話,然後就帶著小龍女和雕兄一起離開。隨後,郭襄開始了尋找楊過之旅,從十七八歲一直找到四十多歲,依然不見楊過的蹤影,最終她看破紅塵出家為尼。可見,楊過的去向就始終是個謎,也許他就是專門避開郭襄。

雖然在倚天後期,通過黃衫女十六個字算是交代了楊過的結局。但是個人覺得,這個結局也是一種遺憾。畢竟楊過的歸隱讓江湖上少了許多故事,若是他一直在江湖上行走,估計又是另一個傳奇。

第四,張三豐前半生被一筆帶過。

張三豐,是一個上承神雕下啟倚天的重要人物。從《倚天屠龍記》和《笑傲江湖》中的字裡行間中不難總結出,張三豐的一生,比任何一位主角的人生都要精彩得多。然而張三豐精彩的一生,卻被金庸先生一筆帶過。

《倚天屠龍記》第二回結局時,張三豐還是個十五六歲的青春少年,當時的他,立志要靠自己的雙手,闖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至少不被人看不起!然而到了第三回,張三豐已經是一位九旬老人了!張三豐經歷了自創武功,收徒傳藝,開山立派,懲奸除惡的歷程,也是相當輝煌一生,卻沒有詳盡呈現出來!

其實,張三豐在離開郭襄後,並沒有接受郭襄的建議去襄陽投靠郭靖,而是選擇隱居在武當山,參悟半部《九陽真經》。張三豐天賦異稟,從十六七歲開始修煉,十年就有大成,隨後更是不斷精進,到三四十歲武功已經達到登峰造極的境界。

隨著襄陽城破,正派高手大多離世,諸多武學已經失傳,張三豐的崛起也是中原武學的崛起,在七十歲時,又直接擊斃百損道人,維護了武林的穩定。

若把張三豐單獨拎出來,完全可以單獨成篇。只是金庸很聰明,不像梁羽生把每個人物寫個遍,顯得囉嗦,反而金庸是擅長留白,給讀者無限的遐想,也是很高明。

第三,神雕時期,郭靖始終未能展現真實的實力。

神雕開篇,郭靖和歐陽鋒交手,由於郭靖害怕傷到周圍之人,所有沒出全力,結果二人兩敗俱傷;終南山上由於和全真教產生了誤會,所以在破天罡北斗陣時處處留情;戰霍都時,因為要保護全真教的顏面,所有只用了全真教的武功,沒有用「降龍十八掌」;而後在蒙古大軍,由於受楊過的拖累,也沒把真實武功完全發揮出來。

十六年後楊過武功武學大成,他相繼和東邪、南僧、中頑童都有過切磋,但是唯獨把郭靖給忘了。第三次襄陽大戰,郭靖為了守城,沒有週邊的戰鬥,也就失去了對戰巔峰金輪法王的機會,可見郭靖並沒有完全展現自己的實力。

第二,射雕四絕,從未正面齊聚。

第一次華山論劍之後,中神通仙逝,武林中就形成了四絕並駕齊驅的體系架構。江湖上除裘千仞和周伯通以外,其他高手完全上不了檯面。然而從第一次華山論劍之後,四絕再也沒有齊聚過。

郭靖第一次登上桃花島後,西毒和北丐也先後上島,唯獨少了南帝。第二次華山論劍時,雖然南帝早早出現,但在解決了二十多年前的恩怨之後,便匆匆離去了。南帝走了之後,歐陽鋒才趕到華山,而黃藥師則更是姍姍來遲。第三次華山論劍時,四絕終於齊聚,但卻陰陽兩隔,北丐和西毒早已化為黃土,屬於四絕的時代也徹底翻篇。

第一,武學的復興,成了迴光返照。

天龍時代,是中原武學最光輝彩爛的時代。少林、大理、西域、丐幫、逍遙派和慕容世家等多方勢力形成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然而蕭峰厶後不久,劍魔獨孤求敗和黃裳先後崛起,對江湖進行了兩次大規模的清洗;少林寺也出現了火工頭陀事件,從而導致大量的絕頂高手殞命,絕世武學失傳。到了雙雕時代,江湖實力能撐得登峰造極的高手始終只有五六位。

到了倚天時期,由於《九陽真經》的現世,加上張三豐的努力,中原武學出現了復興的趨勢。照這個趨勢下去,只要給張三豐和武當派足夠的時間,中原武林一定能恢復到天龍時代的那種百家爭鳴的局面。

然而天不遂人願,武當七俠悉數凋零,原本最有希望繼承張三豐衣缽的人張無忌,也在風華正茂的年齡選擇了歸隱。原本以為,二張的出現代表著武學的復興,不成想卻是迴光返照。至此,中原武學再無復興的可能,這也是一種遺憾!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