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掌降龍掌便可躋身一流高手,倚天的武學水準真的低於雙雕嗎?

有朋友說《倚天屠龍記》中的丐幫幫主史火龍,才練到了降龍十八掌中的十二掌,即能躋身當時江湖的一流高手行列,而《射雕》中郭靖學了十五掌,尚還不敵歐陽克等人,這是否說明「倚天時期」的武學水準遠低於「射雕與神雕時期」。

這個問題坊間向有爭論,小編個人認為,看待這個情況不能單純的以「量」論武,結合金庸武俠世界固有的設定,應當從「質」去分析。以質而言,按照新修版小說的設定,後期史火龍十二掌的實力,其實不弱於十五掌時,甚至是剛練成十八掌時的郭靖,倚天武學水準也並非低於「雙雕時期」。

一、同為新手,史火龍較之郭靖的練功配置要寒磣得多,他能將十二掌練成實屬不易。

《倚天屠龍記》中對史火龍的描述,集中在黃衫女揭露假丐幫幫主及成昆師徒陰謀的這一回。金老不僅為讀者交代了成昆與陳友諒師徒是如何控制了丐幫,更解釋了「倚天時期」天下第一大幫丐幫衰落的原因。

這裡面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丐幫的主心骨幫主史火龍,當年因練功而導致上半身癱瘓,為尋醫而離開了丐幫二十餘年。而談及史火龍癱瘓的原因,則是因為他當年內力不濟而苦練「降龍十八掌」。

對「降龍十八掌」這門掌法而言,從當年洪七公傳功郭靖時即可看出,並不是說只要苦練就能練有大成之功,也非全力就能運使出最強的威力。修煉之人除了要有較為深固的內功根柢,還要看自身是否有一定的武理修為。

這是因為「降龍十八掌」這門武功,雖然招式簡明,但其武理深奧,既非至剛,又非至柔,兼具儒家與道家兩門哲理,需要領會這門武功的要旨,才能真正練成並將此掌法發揮出最大的威力。因而新手學此武功,若非自身武理認識不凡,不然想要將此功練有所成,就必須要有深明此功武理的名師指點。

天資魯鈍的郭靖,能夠在短時間內就練全十八掌,一是得益于馬鈺在蒙古教了他兩年上乘的玄門內功,事先打下了深固的內功根柢;二是他有洪七公這樣的名師指點,一開始就跟他講明瞭「降龍掌」的武學哲理,避免了他走上彎路。

但即便是這樣,在他這門掌法初成的時候,郭靖還是打不過歐陽克和梅超風等人。金老還是要大費周章的去安排他學得周伯通的「空明拳」、「左右互搏術」和《九陰真經》等等,讓他去貫通武理,明白「降龍十八掌」的精要。最終在練成「九陰神功」之後,運使出來的「降龍掌」才是大成之功,而那時卻已經是十幾年後《神雕俠侶》中的事了。

對比郭靖,當年繼任幫主之後初練「降龍掌」且同是新手的史火龍,他的配置無疑寒磣得多。要知道,耶律齊之後史火龍之前的幾任幫主,都是根柢較欠的角色,在「降龍掌」這門武功上的成就,最多的也就練成了十四掌。這說明他們對「降龍掌」這門掌法的認知是不可能有多深的,也就意味著史火龍不可能從他的上任幫主那裡,得到多麼有造詣的指點。

小說中說他學到的共十二掌,並非說他是練「至」第十二掌;這明顯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裡的意思就是說他師傅傳給史火龍的總共就只有十二掌,便是史火龍想多學幾掌,他師傅也不會。因而也並不能以此斷定史火龍資質有多差,畢竟他是最後一個受傳此掌法的,此前遺失的幾掌並不是在他的手上失傳了。

在自己內功不濟,又無名師指點的情況下,史火龍能將他所學到的十二掌學會,可以說已然十分不易,他是有一定資質的,只是內功根柢不夠。再因苦練而導致癱瘓自然在情理之中,因為參照郭靖剛練「亢龍有悔」時洪七公的說辭,埋頭的苦練是領悟不到這門掌法要旨的,其實已然是走上了彎路。但我們不能以此就來評斷史火龍後期的武功水準,因為這關乎到一個時間的問題,到金老寫他是一流高手,這裡面已然過了二十餘年。

二、以質而言,後期十二掌的史火龍實力在神功初成的郭靖之上,以量論武是不對的,也有背《倚天》主題設定。

在金庸武俠設定中,五十來歲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習武之人,武功最巔峰的時期,這其中的關鍵就是內功修為的提升,只要內功有成,普通招式亦能發揮出別樣的威力,簡單來說就是質變的威力。二十餘年後的史火龍,在他潛心的修練之下,已處巔峰時期的他不但癱瘓之症好了九成,其實他的內功修為也有了長足的提升,畢竟這兩者是相互相成的。

也就是說,後期的史火龍在「降龍掌」這門武功的修為上,「量」雖然保持不變,還是十二掌,但「質」已經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他已然有更深厚的內功根基去運使這門掌法,甚至隨著對現有這十二掌的深研,他對這門掌法的武理也有了更深刻的認識,他能發揮出較之以往更具威力的水準。更何況,「降龍掌」本來就是外功的頂級絕學,這也讓他能躋身於當世一流高手水準的行列。

以後期擁有數十年內功修為的史火龍,去對比當年初練成十五掌甚至是剛學全十八掌時的郭靖,水準明顯已不在一個檔次。因為按照新版小說的設定,郭靖在練成「降龍十八掌」時,他的內功水準就只有兩年玄門內功的根基,只不過全真教的內功上乘,他的基礎較之常人更為堅固而已,至於梁子翁的蛇血,已不再有憑添幾十年功力的作用。

彼時的郭靖根本難以跟後期的史火龍比拼,這也是他會不敵歐陽克的原因。當然,以後期的史火龍對比「神雕時期」的郭靖,那又明顯不在一個檔次,但那時的郭靖是絕頂高手。倘若讓後期的史火龍去對陣當年的歐陽克和梅超風等人,便是他只有的十二掌,實力也必然穩在他們之上。

更何況,除非遇到實力在自己之上的對手,不然以「降龍掌」禦敵,那是不用一掌接連一掌,將自己所學到的全部都運使出來的。從蕭峰、洪七公和郭靖等人出手情況就可看出,經常用到的往往就是其中的幾掌而已,比如「亢龍有悔」和「見龍在田」就是最常出現的。

傳給謝遜三掌的那個人,雖只有三掌,謝遜同樣稱之為高人。史火龍對陣成昆要將十二掌使用,那是因為成昆的實力本來就高,當世中就只有老小二張單人的實力在他之上,但同樣他當時也被史火龍震傷嘔血,說史火龍實力江湖一流,毫無問題。

可見,招術多少並不是檢驗武功水準的標準,以「量」論武是有失偏頗的;從「質」而言,史火龍後期十二掌的實力,其實並不弱于神功初成時期的郭靖。同樣以十二掌少於十五掌十八掌卻能稱一流,來評斷武功的水準下降,說「倚天時期」比不上「雙雕時期」更是不嚴謹的說法,也有背金庸先生對《倚天》的設定。

其實,有看過連載版《倚天》小說的朋友就知道,金庸先生一開始就曾直接說明了「倚天時期」武林中的武學水準要高於「雙雕時期」,武功更見精進。我們可以來看看先生是怎麼評論的。

元代中土淪于異族,百姓[呻·吟]于蒙古的鐵蹄之下,陷身於水深火熱之中,為了抵抗官吏殘暴,勉力自保,是以文事凋零,武學一道,反而更加光大。江湖間奇人異士,所在都有,比之宋末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之世,武功固更見精進,而驚心動魄,可歌可泣之事,也是書之不盡。其中西域奇士,大都出於昆侖,而中土豪俠,非少林、武當即屬峨嵋。但這是指其卓犖大者,其餘較小的門派山寨,又何下千百。連載版《倚天屠龍記•第四回》

金老對《倚天》武學之所以有這樣的設定,直接的用意是為了突顯《九陽真經》對當時武林的影響。但更深層則是為了渲染塑造一個特殊的江湖環境,以此來說明,江湖上豪俠眾多,臥虎藏龍,武功水準高於「雙雕時期」的元代,中土漢人之所以還被蒙元朝廷所統治,生活於水深火熱之中,那是因為江湖上缺乏一個像當年北俠郭靖那樣,能夠號令天下的大德,統領群豪團結一致去共同抗元。

進而證明後來成為武林至尊,號令天下,成功打造了抗元統一戰線,完成如此偉業的男主張無忌是多麼的了不起;這同樣是《倚天》主題思想「消仇、團結、和衷共濟」基調的表現。基於這樣的設定,「倚天時期」的武功水準也必然要高,更不會比「雙雕時期」下降。

搶先看最新趣聞請贊下面專頁
用戶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