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亂侃】本是古代名將,同時也是金庸筆下第一高手,內力極深,天賦比主角還高
蕭遠山父子與慕容博、鳩摩智勢同水火,掃地僧一登場便讓他們黯然失色;張三李四讓中原武林聞風喪膽,龍木島主更是堵了少林七天七夜,石破天卻輕鬆壓制力壓龍木二人;雙雕五絕稱雄一時,楊過誤入襄陽城外深谷後才發現曾經還有過一位縱橫武林三十餘載卻一生未嘗敗績的「劍魔」獨孤求敗。
(龍木島主劇照)
可以說金庸筆下的故事總是在傳達「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而掃地僧、石破天、獨孤求敗這些角色也的確是讀者心中「金庸筆下第一高手」這一頭銜的有力爭奪者,尤其是那獨孤求敗呼聲極高,可他真就算得上是最強了嗎?還真未必。
一、獨孤求敗的設定
關於獨孤求敗,最廣為流傳的莫過於兩點,一是《神雕俠侶》中提到的他在劍塚中留下的生平自述。
二則是《笑傲江湖》中提到的他那能夠破盡天下武功的獨孤九劍。
這兩個資訊讓獨孤求敗的形象更加完整,也更加高大了,金庸各部作品中的確是找不出第二個做到一生不敗的高手,但論獨孤求敗的格局,那可就真是小了。
《射雕英雄傳》中金庸就借周伯通之口提到過一個設定:「這道理本來明白不過,可是我總想不通。師哥當年說我學武的天資聰明,又樂此而不疲,但一來過於著迷, 二來少了一副救世濟人的胸懷,就算畢生勤修苦練,終究達不到絕頂之境。當時我聽了不信,心想學武自管學武,那是拳腳兵刃上的功夫,跟氣度識見又有什麼干係?這十多年來,卻不由得我不信了。」
(周伯通劇照)
所以金庸筆下的頂尖高手要符合兩個條件,一是武功過硬,二則是要有救世濟人的胸懷,很明顯獨孤求敗不具備後者。
小了,格局小了呀!如此看來,那些心系天下蒼生的人才更有機會成為「天下第一高手」,比如郭靖、掃地僧,但還有一位隱藏高手要比他們更強。
二、 天賦超過主角之人
何為主角?很簡單,故事以那人的視角展開,所以那人的經歷自然會格外精彩,所以讀者常詬病主角有「主角光環」其實是沒有道理的,總不能讓主角活不過三集吧。
所以武俠故事中的主角往往是輕而易舉就能夠練成各種神功,甚至無需發力,各種神功都會找上門來。
最典型的案例莫過於段譽、虛竹,段譽是墜崖後學了北冥神功、淩波微步,後來又練成六脈神劍,虛竹是得了逍遙三老的內力和逍遙派的神功。
(蕭峰、段譽、虛竹劇照)
可以說這兩位主角的運氣極佳,天賦也不差,但要說他們將自己所學的武功都吃透了,那可就言過其實了,直至書末,兩人仍是遜色于蕭峰、掃地僧等角色半籌,尤其是段譽,仍是半吊子。
而有一個龍套中的龍套,只被提及於背景故事中的角色卻是顯得天賦過人,那人便是李靖。
三、古代名將
這裡提到的李靖可不是那「托塔天王」,而是大唐開國功臣,後來被列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衛國公李靖。
金庸筆下的李靖有多強?其實書中描述並不多,但僅僅只是寥寥數語就讓李靖的境界顯得無比高大。
原著道:「但那般剌密諦大師所闡發的,大抵是禪宗佛學。直到十二年後,二祖在長安道上遇上一位精通武功的年輕人,談論三日三晚,才將《易筋經》中的武學秘奧盡數領悟。他頓了一頓,說道:‘那位年輕人,便是唐朝開國大功臣,後來輔佐太宗,平定突厥,出將入相,爵封衛公的李靖。李衛公建不世奇功,想來也是從《易筋經》中得到了不少教益。’」
(李靖劇照)
金庸筆下登場的角色中就沒有能夠參透《易筋經》的人,甚至多數人壓根就看不懂,而李靖只花了三天三夜,這可是連主角也不具備的天賦!
最重要的是李靖不僅僅是個武林高手,他還是個能征善戰的將軍,就如周伯通說的那番話一樣,他心系天下,境界、格局自然都在普通的武林高手之上,縱觀金庸全書,李靖應該才是那個最有資格被稱為「天下第一高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