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為何要刪掉連載版成昆傳授張無忌少林九陽功的情節?有以下四點原因
許多朋友看到成昆傳授張無忌「少林九陽功」,可能會有些驚訝,但這情節確實有過,就在連載版的小說中,故事就發生在張三豐帶張無忌上少林求換《九陽真經》那一段,足足近兩個章回的篇幅。
不過在後來的修訂版開始,金庸先生都把這段情節給刪了。那麼為何金老要把這段情節給刪了?
在小編看來,這裡面能說出的原因不少,但最主要是為了情節前後統一、改變張無忌人物的形象特點,還有就是修改《九陽真經》對少林派的影響。
一.成昆傳功張無忌「少林九陽功」的始末。
在解析金老刪改的緣由之前,由於這段情節前後推進的篇幅不少,且裡面的不少內容跟金老後來刪除的原因相關,小編先簡單的給大家講述一下這段情節講了什麼,成昆又為何會傳張無忌「少林九陽功」。
在我們現在看到的通行版小說中,當年張三豐帶少年張無忌到少林求醫,希望能以「武當九陽功」交換「少林九陽功」,綜合兩家功法補全經文,讓張無忌練成「九陽神功」以化解體內被「玄冥神掌」所傷的寒毒。但一老一少到了少林,在山腰涼亭一說明來意,就被空聞方丈為首的少林派給拒絕,求換無門,然後就帶著張無忌下山了,並沒有發生過多情節。
不過在連載版小說中卻不是這樣的,空聞起初確實是不想交換經文,但因為一事的發生,最終卻同意了張三豐的請求。
事情是這樣的。面對空聞的拒絕,就在張三豐想帶著張無忌離去時,正巧巫山幫的幫主梅石堅帶人上少林,想逼問謝遜下落。空智為了出惡氣,馬上把梅石堅的矛頭引向了他。當年梅石堅曾派賀老三假扮丐幫長老想擄走張無忌,張無忌跟他算是仇人見面。因此他對梅石堅諷刺一番,本就想逼問他謝遜下落的梅石堅,火冒三丈下重手想教訓張無忌,但老梅分明忽視了張三豐的存在。
就在自己眼前,老張哪裡容得了梅石堅對徒孫下毒手,於是用「隔體傳功」之法,將自己修為近百年的內力傳入張無忌體內,借張無忌之手反擊,僅對掌擲身、彈石斷樹、托背消力三招,就將梅石堅好好教訓了一番。在梅石堅看來,張無忌是功力深厚,且這幾招是手下留情,但在側的空聞等人卻明顯看出了這是張三豐相助之故。
不過,「隔體傳功」之法雖不甚難,可是要如張三豐這等絲毫不露痕跡,瀟灑自如的退敵,少林三大神僧均是自愧不如。也是這樣,見識老張神功蓋世的空聞,才動了答應交換功法的念頭。
當然了空聞最終答應,並不僅僅是交換「武當九陽功」,更是為了張三豐的「太極功十三式」,不過張三豐為救張無忌,還是答應了這個要求。而且,空聞還要張無忌立誓學了「少林九陽功」之後,不能轉教他人,日後更不能用這武功來對付少林。
很明顯空聞說這功法只能傳無忌一人,少林卻得到武當絕學,就是想讓少林武學永壓武當一頭,且還要張無忌放棄尋仇少林,報他父母之仇。本來張無忌起初是不答應的,他雖年少但知道這其中關鍵,但張三豐說服了他。最終空聞就傳命,讓圓真將「少林九陽功」傳給了張無忌。
按這版小說設定,「少林九陽功」共有十三式,圓真接到方丈法旨,用隔帳傳功的方式(其實是隔壁)將十三式功法傳給了張無忌,而且他是只傳功法,並未真正想讓張無忌練成。因此他在傳誦經文時越說越快,故意不讓小張記全,但沒想到張無忌竟將全部經文一字不落的記了下來。
這版小說中的張無忌,就是如金老明言寫到的那般聰明絕頂。成昆看張無忌如此聰明,還助他打通奇經八脈。不過成昆至始至終都沒見張無忌的面,張無忌也不知道他的真面目,即便是他打通張無忌的奇經八脈,也是用雙掌直接穿過牆壁與小張雙掌相接。就這樣,張無忌在成昆的成全下,不僅學到了「少林九陽功」的全部功法,更打通了自身的奇經八脈。
緊接著還有一件事特別值得一說。傳功完畢,張三豐將書寫好的「武當九陽功」和「太極十三式」功法交給空聞,空聞和空智卻將功法拿給了俗家弟子陳友諒,沒錯,這版小說陳友諒此時就已出場。這陳友諒有過目不忘的本領,他把功法覽閱一遍之後,一字不落背了出來,說這本來就是少林的武學,接著空智便將書稿還給了張三豐。
其實少林的用意,根本不難猜測,就是不想傳出去不雅,被江湖上稱他們得到武當派的好處,反正他們已有人把武當絕學的功法背了下來,回去再默寫下來就是,如此不僅能得到武當絕學,還能不失顏面。老張知其用意,當下將書稿毀去,就帶著張無忌離開了少林。
以上就是成昆傳功張無忌的始末。不過金庸先生在修訂時,卻把這段近兩個章回篇幅的故事給刪了,如此大刀闊斧的刪改又是何故呢?我們不妨先來看看這段情節,在原來小說中的作用,再結合相關設定來揣摩作者的用意。
二.從成昆傳功張無忌的情節作用,解析金老修訂時為何要刪掉這段情節。
話說張無忌習得「少林九陽功」之後,他並未因此而除去寒毒之害,更還因為成昆打通了他的奇經八脈,致使寒毒散入了他的五臟六腑,再難排出,於是才有了他隨常遇春到胡蝶穀求醫之行。可見金老當初安排這段情節的首要目的,就是借成昆之手打通張無忌的奇經八脈,讓張無忌除了學到完整版「九陽神功」,再無其他方法。
再者就是通過張無忌學「少林九陽功」,從側面忖托出他聰明絕頂且工於心計,深有心機的人物形象。還有就是交代陳友諒與成昆的師徒關係,為日後他們的狼狽為奸埋下伏筆。
然而,金老安排成昆打通張無忌的奇經八脈,促成張無忌的寒毒散入五臟六腑再難醫治,但這個設定,卻跟後來他寫張無忌在「乾坤一氣袋」中,得機緣衝破最後玄關,「九陽神功」終於功行圓滿的情節前後矛盾了。因為張無忌假如早就打通了奇經八脈,那麼他練「九陽神功」根本就不用最後這一關,畢竟成昆當初替他打通奇經八脈,就是為了成全他快速練成「九陽功」。
金老一開始在寫張無忌深谷中修練「九陽神功」時,也並未寫到還有一個大關未破,按照最初的設定,是張無忌在仙穀中就已神功大成。
因此金老在修訂時,對這兩處前後矛盾的情節,必將會刪改其中的一處,權衡之後,金老就選擇了保留「乾坤一氣袋」機緣的設定,後來在新修版小說中張無忌仙谷中修練神功時,更是特地說明了尚有一個大關需通,才能功行圓滿。
這是因為張無忌在深谷中修練「九陽神功」,並未得到名師指點,乃是通過自己摸索前進的,留下一個大關未破,待到「乾坤一氣袋」的機緣才功行圓滿,更貼近現實,符合神功不易大成的精奧。
而刪掉成昆替張無忌打通奇經八脈的設定,剩下的他傳小張「少林九陽功」的情節,其作用就變得單薄得多了,「九陽功」對少林的影響也不大。可以說就只剩下表現張無忌的聰明絕頂,畢竟「少林九陽功」對張無忌並無其他用處。
張無忌起初學「少林九陽功」也並未抱治好寒毒的希望,他更多是想學此功法然後將之告訴俞岱岩,讓他能夠結合「武當九陽功」治好他的殘廢。這也是張三豐看出張無忌,小小年紀卻工於心計的原因。
按照最初的思路,金老應就是想把張無忌寫成一個比楊過還要聰明,且工於心計,又有雄才偉略的人物,他能為了復仇隱忍之至,最後與同樣腹黑有心機的朱元璋,來個雙雄爭霸,甚至是與同樣聰明絕頂的陳友諒三雄爭霸。於是他在寫少年張無忌時,處處展現出了張無忌的聰明和心機。但金老後來寫著卻改變了原來的設定,他把張無忌寫成了一個天性仁慈,優柔寡斷,且不記仇不喜權位的人物。
這是因為相比于腹黑版的張無忌,這樣形象的張無忌更能團結一切武林力量去共同抗元,不然就與他筆下的楊破天形象重疊了。而且以張無忌的出身和童年悲慘遭遇來說,假如張無忌果真成長為一個腹黑之人,這說明張無忌還是常人一個。
只有寫他出身悲慘,最終卻能在國家民族大義面前,放下自身仇恨,然後憑藉他一己之力扭轉乾坤,消除明教與各派積怨,團結一致共同抗元,完成漢人百年複國大業後,又功成身退悄然退隱,更能體現張無忌這號人物的了不起。他是完成了自當年北俠郭靖以來,期間神雕大俠楊過、陽頂天和張三豐等人的未竟之偉業。
只是這樣一來,張無忌的形象前後差別就很大了。於是金老在修訂時,特地把寫少年小張時,表現他聰明絕頂且深有心機的描寫都刪掉了,幾乎都改成了只寫天性仁慈。那麼通過張無忌快速記下「少林九陽功」,且是為了轉傳俞岱岩,表現他聰明絕頂和工於心計的情節,自然不再保留。
空聞之所以讓成昆傳功,是因為合寺上下就只有他一人有練「九陽功」,起初金老這麼設定,是為了促成成昆助張無忌打通奇經八脈,可這處情節刪去之後,沒了這個促成作用,「九陽功」對少林的影響也不大。
可見,就以上這幾點來說,成昆傳功張無忌的這段情節就已經沒有保留的必要,刪去之後前後更能對應起來。刪去之後,少林一派的形象也挽回了不少,不然從交換武功一事來看,少林一派除了拘於門戶之見,心胸狹隘之外,更還表現得貪得無厭,這有抹黑佛門之嫌。
還有按照初版的設定,陳友諒明顯早就獲得了「太極功」,但以他的聰明才智,後續卻沒有寫陳友諒在這方面的成就,就整部小說來看,這段情節無疑變成了畫蛇添足,除了交代他與成昆的關係,可謂大沒必要。當然了,類似這方面的原因還有很多,那就各有各的見解,小編也不再一一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