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7月,八國聯軍兵臨紫禁城,紫禁城里一片風聲鶴唳,戒備森嚴,人人行色匆匆,不發一言,整個皇宮上下,被一種憋悶的氣氛籠罩著。
準備西逃的慈禧坐在頤和軒的坐榻上,微閉著雙眼,似乎在閉目養神,大太監李蓮英和崔玉貴侍立兩旁,大氣不敢出一下,以他們多年跟隨太后的經驗,太后的嘴角歪著,這是心里憋著氣呢,說不定誰就要倒霉了。
過了一會兒,慈禧慢慢睜開眼,對著李蓮英說道:「小李子,去把珍妃給我提到這來。」
李蓮英答應著便出去了。
被三所西邊被釘死三年的房門終于打開了,珍妃走了出來,此時的珍妃臉色蒼白,頭髮披散著,全身惡臭,旗袍早已破舊不堪,勉強蔽體而已。
李蓮英將珍妃帶到頤和軒里,慈禧一見珍妃,慢悠悠地說道:「洋人馬上要打進城來了,外面亂糟糟的,兵荒馬亂的,誰也保不定會發生什麼事兒,我們要避一避,但是帶你走不方便,你留在這里萬一受到侮辱,就丟了皇家的體面. .....」
珍妃聽后,馬上堅定地說道:「老佛爺可以離京暫避,皇上作為天子,應該坐鎮京師維持大局......」
這話戳到了慈禧的痛處,當即惱羞成怒,大聲呵斥道:「大膽奴才,你死到臨頭了,還敢胡說八道!」
珍妃仰起頭來說道:「我沒有應死的罪,我要見皇帝,皇上沒讓我死!」
此時的慈禧太后怒目圓睜,大聲呵斥道:「不管有罪沒罪,都去死,來人,把她扔到井里去!」
李蓮英和崔玉貴扯住珍妃的胳膊往井里拖,當看著深不見底的水井,珍妃突然不掙扎了,開始放聲大笑并高喊著:「皇上,來世再報恩啦!」
隨著「噗通」一聲響,珍妃就這樣結束了她年僅二十五歲的生命。
珍妃落井的消息傳出宮外以后,家人迅速銷毀了她的遺物,并且絕口不提和珍妃有關任何事情。
這是為何?難道僅僅是因為慈禧太后厭惡珍妃,這是珍妃家里人再也不提及她的原因嗎?
想當年,珍妃入宮前,也曾經是明媚活潑的一名少女,她是滿洲鑲紅旗人,祖父為陜甘總督裕泰,父親是戶部侍郎長敘,伯父為廣州將軍長善,家庭顯貴。
光緒十四年(1889年),慈禧下令為光緒皇帝選秀,經過大半年的千挑萬選,最終挑選出31名秀女,又經過一番挑選后,最后有五人入圍。
這五位秀女進入了「決賽」的環節,葉赫那拉桂祥的女兒靜芬、江西巡撫德馨的兩個女兒,長敘的兩個女兒。
這五位秀女中,葉赫那拉靜芬是妥妥的「關系戶」,因為她是慈禧太后的親侄女,也是慈禧太后早已內定的皇后。
可為了不落人口舌,在殿選時,慈禧太后卻故意擺出一副非常開明的樣子,將一柄白玉如意和兩個荷包交到光緒手里,告訴他,這五位秀女,如意交給誰,誰就是皇后,荷包交給誰,誰就是妃子。
光緒帝信以為真,還真以為可以自己追求真愛,他拿著玉如意走到了自己中意的德馨之女面前,剛要遞出玉如意,就聽到慈禧太后惱怒地喊道:「皇帝!」
光緒帝回頭看了看慈禧太后,只見她正指著自己的侄女靜芬,光緒帝明白慈禧太后的心思,哪敢違抗,只能不情愿地將玉如意遞給了靜芬,靜芬就這樣選為皇后,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隆裕皇后。
皇后是選好了,還得選妃嬪,光緒看中了德馨的女兒,慈禧擔心德馨的女兒會選為妃嬪將來會和自己的侄女爭寵,因此,讓德馨的女兒落選,下令出宮婚配,而將一對荷包,分別賞給了長敘的兩個女兒,這就是珍妃和瑾妃。
不過,慈禧太后還是失算了,德馨的女兒落選,光緒帝反而熱戀上了珍妃。
光緒帝處于慈禧太后的淫威之下,處境一直十分壓抑苦悶,珍妃的入宮,在他充滿著陰霾的日子里散發出了一束光。
在很多影視劇中都會有這樣的一個鏡頭,會描述珍妃身穿男裝在大街上照相,歷史上確實有珍妃身著男裝的記載,不過那是在皇宮,而不是在街上,她在真實的歷史上也是這樣一個不拘封建禮節的女子。
珍妃入宮時,年僅13歲,她天真活潑,又擅長書畫和下棋,有時候,常常身著男裝,頭戴頂戴,身穿馬褂,足蹬朝靴,和光緒共飲共食,共玩共樂,有時甚至偷穿光緒帝的龍袍,絲毫沒有顧忌皇室的禁忌,偌大的一個皇宮,儼然成為他們的二人世界。
最開始,慈禧太后是非常喜歡珍妃的,珍妃進宮時,天真爛漫,胸無城府,外無心機,還寫得一手好梅花篆體字,這給沉悶的皇宮帶來了一絲絲生機活力,因此不僅宮女太監喜歡她,連慈禧太后對她也是非常疼愛。
可慢慢的,慈禧太后就不那麼喜歡珍妃了,因為珍妃時常管不住自己的嘴,想說就說,無所顧忌,自然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滿。
隆裕皇后不得光緒寵愛,便時常對珍妃進行人身攻擊,經常向慈禧太后打小報告,這也導致了慈禧太后不滿珍妃的所作所為。
最開始,慈禧太后和珍妃的矛盾也就是普通家庭都或多或少存在的婆媳矛盾,根本沒有達到你死我活的地步,讓兩人關系決裂的原因在于珍妃觸碰到了慈禧的底線,把手伸到了朝堂之上,開始收受賄賂買賣官爵。
珍妃在后宮的工資待遇并不低,妃子的年例銀300兩,嬪年例銀200兩,而且是分月開支,此外每月、每日還有布匹、茶葉、果蔬等福利。
按理說,這些待遇足夠珍妃在后宮悠閑地過上小康生活,可是珍妃花錢大手大腳,花錢如流水,光靠宮里的月俸根本不夠用。
缺錢花的問題總是困擾著珍妃,花慣了錢的珍妃虧空也越來越大。
剛開始時,光緒還能拿出自己的俸銀接濟一下珍妃,但是時間長了,光緒手中也沒有過多的銀子,珍妃曾多次和姐姐瑾妃借錢,但是瑾妃的俸銀也只是勉強夠自己開銷。
在這種情況下,珍妃沒有辦法,開始想門路賺錢,但是自己畢竟是個弱女子,身處皇宮,不能隨便出去,怎麼能賺到錢呢?
這個時候,珍妃的堂兄志銳建議珍妃賣官賺錢,并說由他執行賣官的事情,珍妃則負責在光緒耳邊吹枕邊風,年幼無知的珍妃一聽,感覺這是個好買賣,當即和堂兄一拍即合,干起了賣官的買賣。
接下來,珍妃就與志銳買通了奏事太監,由奏事太監探知有何官缺,告知志銳,志銳就出面尋找買家,談妥之后,再轉達給珍妃,而珍妃則在恰當的時機,向光緒推薦此人。
光緒對珍妃本來就寵愛異常,深信不疑,所以對珍妃舉薦的人多數啟用,從沒有產生過懷疑。
整個賣官過程進展的十分順利,珍妃也得到了一筆為數不少的銀子,貼補了在宮內開銷的不足。
然而,世上沒有不透風的墻。
珍妃賣官到什麼程度呢?當年她把上海道台這種正四品的官都給賣出去了,在賣官期間,更是鬧了不少烏龍,可見膽子不是一般的大。
紙包不住火,珍妃私賣官缺的事慢慢傳開了,她便開始被輿論所指責,但是此時的她倚仗光緒帝對她的寵愛,絲毫不知收斂,在幫玉銘謀取四川鹽法道一職時,由于玉銘大字不識,令光緒帝顏面盡失,珍妃最終引火燒身。
珍妃賣官的時候只認銀子,絲毫不顧及對方的人品和學問,常常鬧出笑話,也令朝堂眾人感覺離譜,于是便紛紛跑到慈禧太后那里奏報了。
自古美人招妒,樹大招風,森嚴的大清皇宮終究容不下珍妃這麼恣意的行為。
慈禧太后得知,惱羞成怒,下令將珍妃的衣服脫去,施以杖刑,打完珍妃,慈禧覺得還不解恨,逼著光緒皇帝下旨將珍妃降為了貴人,并宣布三個月內,皇帝不許召幸珍妃。
諭旨說:「朕欽奉慈禧皇太后懿旨,本朝家法嚴明,宮闈后妃從不敢干預朝政。瑾妃、珍妃近來習尚浮華,屢有乞請賣官之事,均著降為貴人,以示薄懲,而肅內政。」
慈禧懲治了珍妃之后,接下來就是那些參與賣官的人,此事涉及的人數眾多,光是前后打死的太監就有六十余人,珍妃的堂兄志銳得到消息,連夜逃到上海,才幸免于難。
但是慈禧也不想因此和光緒的關系鬧得太僵,打完珍妃以后,為了體現自己的寬容大方,特意給珍妃送來了八大盒食品給珍妃補身體。
一年之后,慈禧頒布懿旨,恢復了珍妃和瑾妃的封號。
雖然如此,但心有余悸的珍妃內心非常清楚,以后在皇宮的路更難走。
1895年,康有為發動眾多舉人聯名上書光緒皇帝,提出變法的主張,「公車上書」 揭開了維新變法的序幕。
維新思想對光緒皇帝產生了極大的觸動,珍妃從光緒言談中聽到一些國家政事,也讓她深切地感到只有變法才能挽救國家,所以她非常支持光緒變法。
珍妃的支持給了光緒更大的信心,但是變法損害了慈禧等頑固派的利益,注定不會成功,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慈禧聯合眾多大臣發動了戊戌政變,將光緒皇帝囚禁在了瀛台。
為了進一步迫害光緒帝以及消除異己,慈禧將光緒身邊的太監全部處死,并將珍妃交與隆裕皇后處置。
隆裕皇后將珍妃關在了北三所景旗閣小屋,北三所是后宮一個單獨的小院落,本來是藥房,長期棄置不用,破舊荒涼,院內蓬蒿叢生,十分簡陋凄清。
珍妃的房屋陰暗潮濕,霉氣熏人,床上只有最單薄的被褥,她穿的是破爛衣服,吃的是粗糙飯菜。
根據《故宮通覽》記載,珍妃被囚禁后,生活異常艱難,門均被鎖住,打上封條,吃飯、洗臉均由宮女從一扇活窗中端進遞出。
此外,珍妃被禁止和宮女們說話,每天吃的是最下等的飯食,慈禧派兩個親信太監負責監視她的一舉一動。
最令人痛苦的是,每逢節日,老太監還會按照慈禧太后的旨意來到珍妃住處,讓珍妃跪地傾聽老太監來列數珍妃的罪狀,訓斥完畢,珍妃還要叩頭謝恩。
此時,囚禁在瀛台的光緒帝耳聞慈禧太后和隆裕皇后一起折磨珍妃,只有氣憤難當,他自身難保,也無能為力。
光緒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七月,紫禁城內格外炎熱,珍妃已被監禁在北三所將近兩年之久。
曾經那個豪放不羈、明艷活潑的大清皇妃如今只是一個階下囚,一只名副其實的籠中鳥。
此時八國聯軍早已兵臨北京城下,而慈禧在西逃前,做出了一個非常殘忍的決定,下令將珍妃推到了井中,結束了她鮮活的生命。
珍妃死后,尸體在井里泡了一年多,家人是第二年才得知消息,那時候,八國聯軍退軍,慈禧早已西逃回京。
為了不落人口舌,慈禧表示珍妃是為了免受洋人侮辱才跳井自盡的,并給珍妃恢復了名譽,追封為貴妃,又命珍妃的族人去打撈她的尸體。
由于井口太小,珍妃的家人費了很大的力氣將尸體打撈出來,據打撈的人講,尸體面目浮腫,已經辨認不出五官了。
由于尸體長時間被浸泡,已經嚴重變形,珍妃的哥哥含淚將她蜷曲的雙腿勉強捋直,將珍妃的遺體草草埋在了西直門外的田村。
珍妃的去世,最悲痛的莫過于她的母親,珍妃的母親只要一提起珍妃的名字或者看到她的遺物,就悲傷到難以自持,于是族人只能忍痛燒了珍妃所有的遺物,再也不提她的名字,族人也絕口不提珍妃的任何事情。
在慈禧太后和光緒相繼離世后,珍妃的姐姐瑾妃在井北側的懷遠堂東間設了一個小靈堂,立牌位,擺上香案,以示哀悼珍妃,后人也稱此井為「珍妃井」。
公元1913年,隆裕皇后去世,已經成為皇貴太妃的瑾妃,才將妹妹珍妃的靈柩從宮女墓地里移到清西陵,葬于距離光緒崇陵百米處的崇妃園寢。
此時距離珍妃死亡已經整整13年時間,珍妃和光緒這對生前無法相聚的情侶終于在死后得以團聚。
古墓幽情,就此埋沒了一縷香魂......
珍妃臨終前所作詞《一剪梅》再次展現了這位清末紅顏的悲劇人生:
人折牡丹妒色嬌, 瓣也殘拋,枝也斷梢, 花魂縈繞君王飄。 外寇牙獠,厲鶚飛跑。 昔日東皇甘澍澆, 圣主龍韜,民主歌堯, 西風怎奈雨瀟瀟, 謝了瓊瑤,哭了花朝。
(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侵則刪)